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382篇
地质学   724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树轮年代学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雪梅 《第四纪研究》1997,17(3):265-271
树轮年代学是一门研究树木木质部年生长层,以及利用年生长层来定年的科学。由于树轮不仅是一种定年工具,它本身还可提供树轮生成时的环境要素信息,为一种环境变化的代用资料。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在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树轮年代学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在近期内取得了长足的、惊人的进展。本文仅在树轮长年表的建立,树轮年代学生物基础研究──模式研究,利用树轮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研究,以及树轮的图像分析等几个与环境变化研究相关的方面和本学科目前研究热点的若干进展,予以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2.
以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和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为例,通过对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生储盖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的比较,对纵向拼合式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作了探讨。阐明了具有相似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同一时期处于相近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盆地,应具有相似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近似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即:地球深部动力所诱发的远源板内应力、地幔底辟等因素所控制的,再一次证明了裂谷类型的沉积盆地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在我国东部原裂谷系中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3.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体系,而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有关元素比值却呈现出细微而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本文依据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中Ti、Sr、Ba等十六种微量元素含量及Sr/Ba、Fe/Mn、Sr/Cu等七种比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古盐度及岩相资料,对核桃园组沉积时的古气候作了系统的研究,基本上分出了温暖潮湿、干湿交替、炎热干旱、温热半干旱四类较为特征的古气候类型,以期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张德权  贺颢  张彦林  陈韶 《物探与化探》2004,28(4):298-299,319
通过1个实例,说明应用测井方法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了解区域范围内地下隐伏构造和不同层系的地层岩性在空间上的展布,找出赋存地下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6.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铅锌铟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从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论证了孟恩陶勒盖矿床的成因。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之间不存在成因联系,矿床相对于岩浆岩围岩是后成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只是为矿床提供了储存空间。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的成因与可能位于深部的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元素及硫主要来自岩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因此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7.
郑文俊  田山  邵永新 《中国地震》2005,21(2):260-268
开展了华北地电阻率异常参数提取的研究,以1980—2001年的异常参数为输入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并对其动态图像演化做全面分析,由此提取出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地电阻率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为了进行初步检验,本文依上述判别标志对华北近年地电阻率动态图像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8.
通过天津地区几例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的静载荷试桩结果 ,分析天津地区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69.
Saltwater intrusion is a serious issue in estuarine deltas all over the world due to rapid urban sprawl and water shortage. Therefore, detecting the major flow paths or locations at risk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 estuarine ecosystems is important for mitigating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centrality index, the betweenness centrality (BC),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Using the BC as the weighted attribute of the river network, we identify the critical confluences for saltwater intrusion and detect the preferential flow paths for saltwater intrusion through the least‐cost‐path algorithm from a graph theory approach. Moreover, we analyse the responses of the BC values of confluences calculated in the river network to salinit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flow paths and critical confluences for saltwater intrusion in a deltaic river network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least cost paths and the BC values of confluenc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C values of confluences and salinity is determin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anges in the salinity can produce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BC values of confluences. Therefore, freshwater can be diverted into these major flow paths and critical confluences to improve river network management under saltwater intrus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邵魁双  巩宁  王立军  曲翊  杜念东 《海洋学报》2019,41(12):113-120
底栖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开展其固碳和储碳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我国海域海洋固碳和储碳潜力的认识。本文基于海区条件的模拟,开展了大连海域潮间带优势海藻的日固碳量、日呼吸量和日有机碳释放量的测定,结合海区生物量的调查,阐述了3个海藻床潮间带海藻固碳和储碳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海藻固碳能力方面,绿藻类的固碳能力最强,褐藻类次之,红藻类最低。大连海域潮间带海藻的固碳量、储碳量和有机碳释放量在12月至5月处于较高水平,6月至11月较低,平均每个海藻床潮间带区域年固碳量和年有机碳释放量分别为1.72×105 g/a和2.1×104 g/a。潮间带海藻月固碳量是储碳量的1.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