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0篇
  免费   1230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测绘学   270篇
大气科学   1375篇
地球物理   1715篇
地质学   3079篇
海洋学   964篇
天文学   215篇
综合类   831篇
自然地理   7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81.
针对大气系统的混沌特性,提出了10~30 d延伸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策略思考。可预报性问题,实质上是时空尺度问题,10~30 d的预报虽然超出了逐日天气的可预报时限,但仍存在着可预报的分量。以数值模式为基础,阐述了10~30 d延伸期可预报分量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可预报分量和混沌分量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该设想可借鉴利用现有数值模式的变分同化系统,且无需构建新的模式,因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2.
淮海地区降水周期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淮海地区1955—2004年2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淮海地区降水的主要周期振荡以及突变点,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均有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降水周期变化显著,干湿交替现象明显;降水的年代际以及年际尺度的主要周期:年降水为12a、9a、5a,春季降水为14a、6a、3a,夏季为10a、4a,秋季为21a、10a、7a,冬季为18a、5a。年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在1967年发生了突变,由相对多雨期转入相对少雨期;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3.
支持向量机(SVM)的惩罚参数及核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模型效果,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解决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选择问题,实现了参数选择的自动化。将该方法应用于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挑选了1990年的100个左右样本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的强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00、4.35、4.93和6.68 m/s。另外,还与国外预报结果及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效果的比较,SVM方法显示了更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84.
暴雨模拟中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变分同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6月广东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进行了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变分同化对暴雨过程模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RF-3DVAR能够有效地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同化后的主要影响在于改进了初始动力场,使得初始场包含有更详尽的中尺度特征信息,进而显著提高模式对广东局地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有效地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是提高中尺度降雨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5.
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云量和气温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24个气象站1957年以来的气温、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及年代际演变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区域年平均气温波动升高,尤其是1987年以后;北部风沙区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增温幅度由北向南递减;1957年以来区域年平均总云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低云量下降趋势较总云量更为明显,2000年以后总云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与年均总云量及低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均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低云量的相关更为显著;总云量和低云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有明显差异,但与降水量的相关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86.
区域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针对国内有毒气体泄漏等突发性大气中污染物扩散问题建立的区域精细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污染扩散模式HYSPLIT_4,利用中尺度模式WRF为其提供气象场,对污染扩散的路径和浓度以及地面沉降进行计算,系统后端开发了基于GIS的产品制作平台对模式产品进行叠加地理信息的处理。为实现快速应急响应的功能,模式业务系统始终处于热准备状态,并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完成产品制作。文中给出一个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演习应用实例,显示该模式系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7.
李浩  孙学金  陈峰  宋多 《气象科技》2010,38(2):222-225
为了将卫星多通道遥感技术应用到地基测云红外遥感中,利用SBDART(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模式对双波段(10.3~11.3μm,11.5~12.5μm)大气向下红外辐射进行计算。分析了双波段辐射亮温差的特点,讨论了不同能见度、不同天空状况对两通道亮温差的影响,同时将利用实际测量的亮温差值所判断出来的天空状况与实际天空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能见度较好时天顶方向辐射率变化比天边方向明显;在高能见度时一定天顶角范围内,可以利用不同天空状况亮温差不同的特点对云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98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tential role of forest set-asides in globa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licy. While set asides that protect forests from timber harvests and land-use conversion may alleviate concerns with permanence, and they may provide large ancillary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y may also lead to large leakage. This paper uses a global land use and forestry model to examine the efficiency of three crediting schemes for set-asi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set-asides are integrated into a global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 that includes a wide range of other management options, then 300 million hectares of land would be set-aside, and up to 128 Pg C could be sequestered in global forests by 2105. Under alternative policies that focus exclusively on set-asides, more forestland can be set-asides, up to 3.2 billion hectare, but these policies invite large leakage in the near-term, and in the long-run, they less net carbon is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Specifically, leakage is estimated to be 47–52%, depending on the policy, and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up to 17% less carbon will be sequestered in all forests.  相似文献   
989.
In this note,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ntrainment-flux to surface-flux ratio for a sheared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both are deriv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first-order jump model (FOM). That suggested by Sun and Wang (SW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 that there is no empirical constant included, though the dynamics are described in an implicit manner. The second, which was proposed by Kim et al. and Pino et al. (KP approach), explicitly characterizes the dynamics of the sheared entrainment, but uncertainties are induced through the empirical constants. Their performances in parameterizing the CBL growth rate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and a new value of the parameter A 3 in the KP approach is suggested. Large-eddy simulation (LES) data are employed to test both approaches: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for the CBL growing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of surface roughness, free-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and wind shear, and data used when the turbulence is in steady state. The predicted entrainment rates in each case are tested against the LES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 approach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heared CBL quite well, and the KP approach also reproduces the growth of the CBL reasonably, so long as the value of A 3 is modified to 0.6.  相似文献   
990.
2008年11月初大雾过程边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玮  黄玉芳  孙建玲 《气象》2009,35(11):117-12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1月初发生在中国东部的一场大雾的边缘区域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雾区的边缘,能否成雾的因素除湿度、风速和逆温等基本条件外,近地面散度场与垂直风速对雾的形成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的边缘和雾区的边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50hPa上方的下沉速度能够阻止水汽的向上扩散,而越往上越大的上升速度意味着雾区的消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