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越南金瓯化肥项目真空预压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南金瓯化肥项目软基采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在预压过程中采用了膜下真空度、地面沉降、分层沉降、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等多种监测方法。对监测目的、方法做了介绍,根据监测的数据预测了最终沉降,计算了固结度,为卸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2.
三峡水库蓄水后巴东地区波速比( Vp/ V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台站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 ML2.0以上地震的波速比值,并给出了各自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巴东地区地震波速比值变化与水库地震的震源浅,裂隙发育,水的渗入作用等有关,并存在扩容期间波速比降低,震前波速比回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3.
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大陆强震机理的一种物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地壳运动角度利用重复大地测量数据分析大陆强震机理,提出了利用反映地壳内部密度变化或时变的物理量来分析强震发生的密度变化机理的一种物理方法(1)介绍了地球内部密度时变的一般理论和单层密度时变理论,提出了分步迭代算法;(2)简要分析了断层位错引起的单层密度变化效应;(3)分析了1996年丽江7级地震前震区南部地壳密度时变(变化)的特征;(4)初步探讨了强震孕育过程中可能的地壳内部密度时变(变化)前兆模式或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144.
在MnSO4-H2SO4和MnCl2-HCl电解液体系中分别制备出电解二氧化锰(EMD),并在该二电解液中制备出掺杂MnO2样品,而后用X射线衍射确定其晶型为MnO2-γ,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用XPS研究掺钛EMD表层物种,用模拟电池在实验室中快速检测掺杂样品的电性能,进而探讨了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所得MnO2与其晶体结构及电气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5.
海口西郊海岸地带低层大气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观测到的低空风、温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位于我国北热带地区的海口市新海地区的边界平均结构以及海边低层贴地逆温与内热边界层发生、发展的观测实例,发现观测区在旱,雨季均可在强日照下形成内热边界层,海边混合层明显比内陆地区深厚。  相似文献   
146.
本文简要回顾了耀斑中正负电子湮灭线的形成过程,着重研究了一个强γ射线耀斑0 .511 MeV 线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为解释观测数据,加速质子谱必须随时间变化, 从而间接地提出了一种基于0 .511 MeV 线获取加速质子谱演化信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7.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绍断裂东侧出露的早元古代变质基底以一套遭受中压型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已遭受4期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从原岩建造和主要岩类地球化学特点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大陆或大陆边缘类似于内硅铝盆地环境。江绍断裂西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则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由变粒岩、浅粒岩、(十字一石榴)云母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已遭受中压型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推测其形成于活动性较强大陆一大陆边缘环境。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在原岩建造、变质一变形作用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在早元古代可能是两个地块。  相似文献   
148.
矿物—熔体间元素分配系数资料及主要变化规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供了不同成分的8大类主岩(偏铝质(超)基性岩、过碱性(超)基性岩、偏铝质中性岩、过碱性中性岩、偏铝质酸性岩、过碱性酸性岩、过铝质酸性岩、超酸性岩)中28个矿物(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磁铁矿、钛铁矿、石榴石、锆石、磷灰石、绿帘石、黄玉、榍石、堇青石、蓝方石、石榴石、霞石、白磷钙矿、镁铁钛矿、板钛矿、黄长石、钙钛矿、尖晶石、金红石)的69个化学元素(Li、Rb、Cs、K、Na、Ca、Sr、Ba、Mn、Fe、Mg、Cu、Pb、Zn、Co、Ni、Be、La、Ce、Nd、Sm、Eu、Gd、Tb、Dy、Ho、Er、Tm、Yb、Lu、Y、Sc、Cr、In、Ga、Al、B、Cd、Sb、Bi、U、Th、Zr、Hf、Si、Ti、Ge、Sn、Mo、Nb、Ta、W、V、P、F、Cl、S、N、O、C、As、Pu、Re、Os、He、Ne、Ar、Xe、Kr)和1个化学一价原子团OH的分配系数。综合分析对比表明,矿物、熔体的成分和结构是分配系数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对前人未讨论过的矿物结构和熔体铝过饱和度这两个因素应引起重视。最后,本文分析了矿物-熔体间元素分配系数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9.
将海南岛及其近海的地震应变能作为响应因子,对该地区的中强以上的地震在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是该地区中期或者短期的前兆异常,为该地区中短期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0.
华北地区大地震矩释放率和GPS应变率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测量技术可以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获得高精度地壳形变速率。稳定的应变速率提供了精确确定地震活动率的机会。本文运用Kostrov(1974)的公式将经平滑的华北地区应变速率转化为矩释放率,并与运用1303年洪洞地震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的矩释放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比南北向为60.6%,东西向为68.9%,北东剪切分量为104.1%。近似为1的比率表明了GPS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这个结果对结合历史地震及大地形变测量估计矩释放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