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1篇
  免费   2310篇
  国内免费   3112篇
测绘学   745篇
大气科学   2769篇
地球物理   3124篇
地质学   6074篇
海洋学   1626篇
天文学   487篇
综合类   1460篇
自然地理   153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559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617篇
  1997年   598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55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増加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淡水资源危机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据统计,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通常占80%左右,而工业用水中有80%是工业冷却用水,所以开发利用海水代替淡水直接作冷却用水是节约淡水的重要途径。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且恒定、冷却效果好和系统管理简单等优点,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管道系统防除生物附着污损;(2)管道系统的防结垢;(3)金属腐蚀与防护。多年来有关方面虽然相应地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主设备通常需常年连续运行,因而往往出现在某段时间、某些部位上效果降低与失效。现行的对海水环境中生物附着腐蚀检测主要采取取样离位分析方法,其结果与实际状态有差异,且生过程中许多重要部位,如海上平台、浮码头、船舶、海滨电厂、化工厂的海水冷却系统和海水管路的管道内、及死角区都很难取样,必要时只有定期停机检查(侯保荣1998; Efird,1976;吉井彻,1967),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防止海水环境中的金属设施遭受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污损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阴极保护、防污涂料、电解海水或电解重金属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缺点是:(1)阴极保护能防止金属腐蚀而不能防止海洋生物附着;(2)防污涂料涂刷一次,只能用3-5年,对许多一次性埋入水中的管件无法进行二次补涂,防污涂料所释放出的毒物将长期污染环境;(3)利用电解海水或电解重金属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或重金属离子来进行防污,即电解防污效果明显,但对金属防腐的作用不大(侯保荣,1999;陈光章,1994;马土德,1996)。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利用电化学方法研制出既能防止金属海水腐蚀又能防生物附着的双防与检测新技术系统装置,已通过实海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2.
近海工程环境应用中各种风资料的平均时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近海工程设计应用的需要出发,对于通常使用的不同来源的测风资料平均时间进行了分析,这些资料来源包括:岸边及近海探查与生产设施上的气象台站、天气观测船、浮标、商船气象报、从受灾情况估计出的极大风速以及动力诊断模型估计出的海面风速。  相似文献   
143.
等鞭金藻8701培养液的营养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鞭金藻8701品系是作用(周,孙)新分离的一个单细饵料藻种。其形态构造与绿光等鞭金藻相同,便适温远较后者为低。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表明,培养液的最佳配方是在天然海水中加入NaNO330ppm,CO(HN2)215ppm,KH2PO4或NaH2PO4-8ppm,FeC6H5O70.5ppm,维生素B10.1ppm和维生素B120.0005ppm。  相似文献   
144.
黄渤海底层盐度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深度平均盐度扩散方程在河口径流量以及蒸发和降水之差为已知情况下构成的闭合方程组,预报出深度平均盐度,然后利用底层盐度与深度平均盐度、水深和时间(月)之间的经验关系,给出底层盐度的二维预报。为了检验试报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将黄渤海底层盐度的试报结果(1979年7月11日,时效为3d)与标准断面观测资料(7月4—14日观测,124.5°E以西,共104站)作一粗略比较。比较表明,试报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均方误差为α=0.26,绝对误差小于0.2和0.3的站数分别占总站数的63.5%和77.0%,而总均绝差为0.19。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5.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6.
东海浮游动物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浮游动物生物量属于海洋次级生产力的范畴,在海洋食物链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对其生产力大小的探讨,可以评价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力和开发远景,由此可以看出浮游动物生物量,是渔场调查中必要的基础资料。东海是我国海洋渔业十分重要的开发区域。这里有鲐鲹等中上层鱼类;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等底层鱼类。这些鱼类都有比较广泛的食性[2,3],在它们发育早期或者直到成年阶段,必须有依赖浮游动物为食的时期。因此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经济鱼类的幼鱼或成鱼的数量分布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为1971年7月至1974年6月,共历时4年,在北纬27°—32°、东经127°以西海区所进行的35个航次,1577个测站的调查资料。采集系用大型浮游动物网(口径80厘米,网目每厘米15个)由底到表垂直拖网。  相似文献   
147.
笔者自行培育的美国红鱼苗体长25~30mm.1996年6月上、中旬到当年12月中旬.其个体的平均重量分别达到了750g和800g,生长速度优于我国其他养殖鱼种。  相似文献   
14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flow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Newtonian liquid with a free surface.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formulated using a streamline upwind Petrov–Galerkin scheme, and solved on a Q-tree-based finite element mesh that adapts to the moving free surface of the liquid.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fitting the mesh correctly to the free surface and solid wall boundaries. Fully non-linear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implemented. Test cases include sloshing free surface motions in a rectangular tank and progressive waves over submerged cylinders.  相似文献   
149.
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该海域养殖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几年来海洋岛海域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特征。其次,结合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温异常波动与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幅度、跳跃型水温异常波动是导致扇贝死亡主要原因。最后,通过生物试验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50.
茶皂素对几种鱼类和对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茶皂素类作为“清池剂”,试图解决对虾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对茶皂素和油茶皂素有较高的耐受力;茶皂素与油茶皂素均具鱼毒活性,油茶皂素则较强。鱼种不同,中毒反应也略有差异;两种茶皂素的鱼毒速度快,在致死浓度时16h内出现中毒死亡,毒性降解也快,浓度为5×10~(-6)时40h后不再引起鱼类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