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测绘学   397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312篇
地质学   1036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库区已查明的滑坡或潜在滑坡高达5000余处,这些灾害对三峡水库的持续运营、大坝、航道及库区居民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研究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失稳机制,有助于开展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并构建预警预报模型。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降雨、库水位、人工和自动GNSS监测等数据,结合勘查资料及野外宏观巡查,研究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失稳机理,并确定合理的预警判据及阈值。研究表明:①八字门滑坡整体变形明显,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滑坡变形主要集中于每年5—9月,滑坡累积曲线呈现典型的“阶跃”状变形特性。②滑坡的变形受斜坡结构、岩性等因素的控制,水库水位下降是滑坡变形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与库水下降速率正相关。另外,特大暴雨和持续降雨在水位下降阶段、水库低水位运行期及水位上升期会促进滑坡变形,是滑坡的次要驱动因素。③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以及改进切线角法获取的八字门滑坡出现“阶跃”变形的位移速率阈值为4.6 mm/d,7 d累积降雨量阈值为60 mm,库水位阈值为159 m,库水位下降速率阈值0.4 m/d。  相似文献   
972.
在利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立体测图采集1∶10000高程点时,常常受到植被覆盖的山地及高山地等地形困扰,导致产生高程采集不准、点线矛盾、高程点分布不均、采集工作量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通过实际生产经验,利用DEM重构的方法自动获取高程点,可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73.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Arcgis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 557 g; 2019年12月~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2月渔获量最高; CPUE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最适chl 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4.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是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水循环和大气环境互通的重要参数, 也是海、陆能量传输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03—2020年卫星反演的LST数据, 通过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等方法分析LST时空模态特征, 并运用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on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模型预测LST的变化趋势。发现春、秋、冬三季沿海温度高, 内陆温度低, 由南向北(10°N—60°N), 由东向西(70°E—140°E)递减; 而夏季相反。EOF第一模态贡献率为29.58%, 空间分布以昆仑山脉、秦岭为分界线。预计2020年以后, LST的变化范围在-5~35℃。结果表明: (1)由于纬度的增加及海陆位置的差异, 导致日本的LST幅度小, 蒙古国的LST幅度大, 其余地区变化幅度平稳; (2)春、秋季温差不大, 夏、冬季温差大, 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 其次, 季风气候显著。内陆高山多, 沿海平原多, 陆地升温效应小于水体的降温效应也会影响温差; (3)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LST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火山爆发等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党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及OMIM、TTD、Drugbank等网络数据库分别获取药物有效成分、活性靶点、疾病靶点,并取药物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靶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得到药效活性成分21种,药物靶点108个,T2DM靶点2402个,两者匹配映射得到关键靶点28个。党参治疗T2DM的主要成分为木樨草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豆甾醇、黄豆黄素等,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G)等,关键的生物学进程包括药物反应、葡萄糖稳态;关键通路为PI3K-Akt 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结论:党参治疗T2D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6.
中国西北地区长期面临资源组合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空间区位又决定了其具备促进区域协调、沟通国际国内、调整经济结构、筑牢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生态经济枢纽区,将有助于改善西北及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全域生态安全水平,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依据国家战略定位与生态经济功能,基于对研究区人地环境、城市群与城镇发展体系、人口布局与民族构成的全面解析,解读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基本内涵,其可归纳为生态功能区、经济枢纽区、文化融生区、深陆通道区四个方面。进一步,本文综合宏观布局、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等视角,阐明了生态经济枢纽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构建了西北“水三线”地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并提出河西、兰西、天山北坡、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四大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建设格局与发展途径,探索了生态经济枢纽区与国家战略布局的互动关系。以期助力中国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深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7.
通过改变陆—气界面的地表水热交换,农田管理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之一。华北平原玉米的播种期和有效积温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改变了叶面积指数(LAI)、地表反照率(α)、净辐射(Rn)、潜热(LH)和冠层温度(Tc)等,成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论文利用SiBcrop模型模拟3种玉米情景(春玉米、夏玉米、潜在玉米)下的LAI、αRn、LH和T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春玉米具有早播种、早收获、早LAI峰值的特征;夏玉米具有晚播种、晚收获、晚LAI峰值的特征;潜在玉米具有早播种、晚收获、高LAI的特征。模拟情景之间LAI差异为±2.5 m2·m-2;Tc差异为±0.5 ℃。地表反照率(α)和地表能量分配是决定情景之间Tc差异的决定因素,播种期推迟,以α升高的降温效应为主;有效积温增加,以LH分配增多的降温效应为主。春玉米具有最高的冠层温度,夏玉米和潜在玉米的冠层温度较低且差异很小。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农田土地管理变化适应和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78.
Improving maternal health is on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ospital service areas (HSAs), which contain most hospitalization behaviors at the local scale, are crucial for health care planning.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HSAs for maternal care and the hierarchy structure. Considering Hubei, central China, as a case study, this study aims to fill these gaps by developing a method for delineating hierarchical HSAs for maternal care using a network optimization approach. The approach is driven by actual patient flow data and has an explicit objective to maximize the modularity. It also establishe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maternal care HSAs, which is fundamental for the planning of hierarchical maternal care and referral systems. In our case study, 45 secondary HSAs and 22 tertiary HSAs are delineated to achieve maximal modularity. The HSAs perform well in terms of indices such as the Localization Index and Market Share Index. Furthermore, 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which suggests the need for referral system planning. This study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the HSA and the planning of maternal care HSAs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transferable methods for planning hierarchical HSAs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79.
一次降雪过程持续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2011年2月14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预报失误的持续性降雪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降水导致近地面维持较大湿度,补充南下的冷平流促使低层大气接近饱和,降雪持续期间,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浅薄的层次中;对流层中层发展和维持的强冷平流导致降水区上空迅速降温减湿,从而在对流层中低层,逐渐建立起弱对流不稳定层结.而叠置其上的稳定层则将对流活动和水汽的向上输送限制在对流层低层内,使得水汽和能量得以在一定范围内集中;不断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强迫近地层风场发生扰动,形成的中尺度切变线,为这种浅薄层次下的弱对流活动提供了触发条件.尽管辐合抬升较弱,但与其它季节相比,气温较低的冬季,在抬升凝结高度较低的大气中,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降水.造成这次预报失误的原因,是忽略了近地层系统的变化.另外,对补充冷空气的影响作用考虑不充分.  相似文献   
980.
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再分析数据、自动气象站、探空和二维闪电探测数据,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等方法,分析了2019年7月17日江苏省东南部多站破历史记录的超强降水对流风暴的偏振特征和云微物理特征;并选取了打破当地强降水历史记录如皋站和潞城站,分析了影响两站的对流单体的异同。影响如皋的对流风暴几无闪电活动,对流质心接近地面,上升气流相对较弱。且0 ℃和-35 ℃层间霰粒子数目相对较少,闪电几乎不存在。在融化层以下,由于强烈的暖雨过程,较大的冰相粒子落下并融化和低层雨滴的聚并增长,导致低层雨滴数量迅速增加,带来地面极端强降水。潞城地区雷暴活动明显,影响其对流风暴发展旺盛。-35~0 ℃层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抬升低层大量的液相粒子通过淞附作用形成的霰,并与高层冰晶不断碰撞,在云层中形成强大的电场,产生强烈的负闪,且在地面产生了极强的降水。这表明融化层以上的冰相微观物理过程,对于降水的发生和增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