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可溶有机质特征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上石炭统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26%,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和Ⅱ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为0.24%,有机质类型较好,为Ⅱ和Ⅰ型;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后期-高成熟早期,有的还处在大量生烃阶段,表明上石炭统烃源岩达到中等—好生油岩级别。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形成于较强还原条件下的咸水环境,具有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母质输入。运用地球化学指标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各构造带原油系统对比研究,表明石炭系烃源岩对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原油没有实质性的贡献。马北构造带个别原油样品中表现出存在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源,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烃源岩是不可忽视的又一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2.
无线遥测式数字地震仪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开发的便携无线遥测式浅层数字地震仪.系统以无线自组网为核心,基于双ARM和FPGA平台,采用多功能IP软核驱动方式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从硬件方面提高系统的集成化程度,缩小设备体积.设计可动态配置信号调理单元保证系统前端的动态范围和保真性,采用并行双缓存循环预采集存储技术,实现不确定传输延时情况下的多道严格并行采集.文中详细分析了适合于地震数据传输的无线射频和无线以太网两种传输方式,以及相应的组网方案和关键技术难点,解决了分布式无线信号采集站的采集同步和非均匀采样问题.信号采集站单站集成12路并行采集道,各通道在4 k采样率时有效分辨率达18位,且参数可远程配置.软件中所集成的现场质量控制功能,非常适于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勘探,且由于移除了多个附加配件,从而缩小了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施工布线的复杂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123.
脱立文  吴友平 《东北测绘》2008,31(1):181-182,185
介绍了利用误差分布律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权函数的一种稳健估计方法。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此种稳健方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实例同最小二乘法和几种稳健估计方法(Huber估计法、Hampel估计法、丹麦估计法)作了比较;证明了此种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在微观尺度上土地利用绩效研究比较欠缺的问题,从乡(镇、街道)尺度开展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空间差异研究。根据前人工作基础确立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和分析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程度、效率与效益三者呈现出聚集且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空间分布趋势则比较离散;土地利用绩效值形成了4个高值中心区,较高值区分布在高值区的外围,低值区则分布在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集性分为热点区、冷点区和异质冷点区3种类型,冷点区空间分布广,稳定性优于异质冷点区和热点区。研究结果为相关政府部门推进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可靠详实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25.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山耦合格局。  相似文献   
126.
We applied the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 method to S wave data recorded by 350 broadband stations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Block(SCB)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earthquakes occurring between July 2007 and July 2010,to better understand upper mantle deformation.Differential travel-times in the pair of stations with appropriate weighting for each station are used in the inversion.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tomography that show a high velocity anomaly beneath the Sichuan basin and a high velocity anomaly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the Yangtze Craton.However,the resolution of mantle heterogeneity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subduction of Burmese lithosphere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study region and subduction of oceanic lithosphere in the east.In the subduction realm,west of 107°E,a significant fast S-wave anomaly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of Sichuan Basin.East of 107°E,and two narrow and discontinuous fast S-wave anomalies occur at a depth of 400-600 km beneath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overlain by the pronounced low S-wave anomalies at a depth of 100 and 400 km.If the fast anomalies located in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represent stagnant slabs,their fragmented nature may suggest that they could be produced by different episodes of subduction beneath western Pacific island and the above slow velocity anomaly may associated with the back-arc regions of ongoing subduction.In addition,tomography also reveals an anomalously high S-wave velocity continental root extends eastward to a depth 400 km beneath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This anomaly may be related to eastern extrusion of Indian lithosphe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llision of India and Eurasia.Moreover,our results also show large slow anomalies beneath the Red River fault region connected to deeper anomalies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Fold Belt and South China Sea.AH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cenario that the South China block has been built by both of subduction of Paleopacific plate and eastward subduction of Burma microplate.  相似文献   
127.
针对测量机器人在自动搜索、识别、跟踪和精确照准合作棱镜时,由于目标棱镜的灵活性和对中杆气泡难以居中等影响实际测量点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球心拟合点位坐标的方法,并建立模型,采用编程计算和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最大拟合相对误差为优于1×10-4 mm,该方法可在一定的距离内对中杆水准气泡不严格居中情况下得到正确的点位坐标,能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对高精度数据获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8.
通过研究不确定数据间的拓扑关系,针对"蛋-黄"模型中46个拓扑关系内部逻辑关系不清的缺点,给出了"蛋-黄"模型的邻近拓扑关系之间的动态变化图和相应的93个拓扑关系,去掉41个含"切"的拓扑关系和6个重复的拓扑关系,仍然得到46个拓扑关系,这与Cohn的理论是一致的,在完善了"蛋-黄"模型的同时提高了其空间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9.
分析仪器小型化、现场化、瞬间化、智能化是未来地质调查重要支撑技术,这里采用新型SI-PIN探测器,研制出了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并对地质土壤、水系沉积物样品中Ti、V、Cr、Mn、Fe、Co、Ni、Cu、Zn、As、Rb、Sr、Y、Zr、Nb、Pb等多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这里主要介绍了该仪器的技术指标、性能以及软件功能,给出了分析条件选择、干扰和校正、漂移校正的方法,该方法在国家工矿企业的现场分析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X射线荧光方法在矿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行研制的高灵敏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分析了攀枝花矿区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了矿区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特征,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矿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可行性,探索矿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技术.结果表明,XRF方法可以有效分析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进而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