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879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614篇
地球物理   778篇
地质学   1560篇
海洋学   534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354篇
自然地理   4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B_2孔揭示海河口地区全新世海侵层厚达19.2m,自下往上依次出现潮间滩、近岸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湾、河口砂坝及河口边滩六个亚相,下部两个亚相呈海进层序,上部四个亚相呈海退层序。除河口边滩亚相底界外,其他所有亚相间的界面均为不连续面,显示海侵层为不连续沉积。研究表明该不连续沉积与海面波动有关.在全新世海侵高峰后,海面一直处于幅度不大(约1m 左右)的振荡运动状态,一次振荡波就在海岸线上留下一道贝壳堤,近5000余年来发生了5次振荡波,在海退平原中就有5道贝克堤与之对应。B_2孔海退层序中曲不连续面与贝壳堤基底侵蚀面相对应,也与振荡波的上升坡段相对应。海退层序所表现出来的海岸向海推进现象不是海面大幅度下降的反映,而主要是河口区沉积物迅速加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INTRODUCFIONl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stability and interaction of nonlinear waves lead to modulations ofwavenumber and frequency, as well as arnplitude, with the frequency dePendent on bothwavenumber and arnplitude (Witham, l974; Philips, l98l ). These medulations are not justtheoretical curiossities but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in oceanography and meteorology, aswell as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honguer-Higgins, l980).By means of Hilbert transfOrm technique, Melvill…  相似文献   
993.
海洋资源技术法律规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技术影响到海洋资源立法、执法、法律思想、法律方法论等方方面面,一些应用成熟的海洋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标准等也逐渐被纳入海洋资源法律,上升为海洋资源技术法律规范。随着海洋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法律的健全和完善,将逐步形成由综合的、具体的、地方的三个层次的海洋技术法律规范构成的海洋资源技术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报导了从1990年3月10日—11月12日,在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斑鮰养成试验。该试验除使用鲤鱼用配合颗粒饲料外,均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适时、适量冲换新水;一冬令鱼种规格、数量和种间搭配比例适宜;饲料按“四定”措施,历经247天的饲养通过验收、鉴定,亩净获斑鮰266公斤,花、白鲢206.5公斤,其它29.8公斤,合计502.3公斤/亩。其中,斑鮰占53%,成活率94.9%。为山东省的坑塘、涝洼地和水库网箱、湖泊、网围增添了新品种,也为淡水创汇渔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颜天  周名江  钱培元 《海洋学报》2002,24(2):114-120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12,19,25,32℃;盐度10,18,25,30,35和光照强度0.02×1016,0.08×1016,0.3×1016,1.6×1016s-1/cm2),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藻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P<0.001).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以及这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01),在本实验中该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19℃,1.6×1016s-1/cm2,盐度30.根据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特性,我们探讨了这些环境因子在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蒲城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评价和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蒲城水库污染负荷量进行了动态平衡研究,开展了物理、化、学、放射性、水生生物和富营养化等多项指标的监测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对水库水质污染现状与富营养化程度作出了综合评价和中、长期预测,提出了水质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30年后蒲城水库水质除pH、总锰等个别项目可能超标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地面水三类标准;总氮、总磷浓度各低于0.40mg/L和0.03mg/L,水库仍将处于中—富营养型。但10年后的夏季总氮、总磷浓度将会分别超过0.50mg/L和0.35mg/L,存在富营养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供测定水和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标准物质的研究程序。其中包括了标准物质的配制、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分析方法和数据统计处理等。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定值,对制备浓度分别为0.40、0.80、1.60、3.20、4.80μmol/dm3的磷酸盐标准物质,其相对不稳定度分别为3%、2%、1%、1%、1%。稳定期为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998.
1 INTRoDUcTIONThe study results from Nov. 1986 to Aug. 1990 in sea area (ll5"E - 165"E, 20"N -l0"S) during TOGA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outstanding responses of differenceof partial pressure of CO, between sea and air (APCO,) and total dissolved concentrationof CO, (TCO,) to El Nino and La Nina in NW region of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including the cruise lines from ll4ofy 22"N to l30"E, l8"N and that from l8"N to 8"N,along l30"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  相似文献   
999.
PeriodcomponentsinthemonthlymeansealevelvariationsinthePacificOcean¥TianSuzhen;MaJirui;ZhengWenzhen;ChaiXinminandZhangQin(Rec...  相似文献   
1000.
两种涡鞭毛藻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单种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分别于1987年和1989年采自葡萄牙沿海和德国湾的两种赤潮涡鞭毛藻Alexandrium lusitanicum(A.L.)和Y-100在不同光、温、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藻的生长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就显示了光饱和现象;在较高温条件下,藻的生长随光照增加而加快,两种藻生长的最适温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在低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生长速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