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0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给出了受摄限制性三体问题平动点线性稳定性的一个判断条件.条件只与平动点切映像的特征方程系数有关,使用方便.用判断条件,讨论了Robe问题平动点在阻力摄动下的线性稳定性,得到了Hallan等给出的Robe问题平动点在阻力摄动下的线性稳定范围.并改进了Giordanoc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回顾了日冕磁的研究历史,介绍了我们首镒提出的日冕磁场的微波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的带来的启迪,提出进一步开展日冕磁场及其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在8000至8670的波长范围内,利用一个由144颗恒星光谱组成的光谱厍,我们对57个巨椭圆和S0星系(M_B<-21)的光谱和它们的平均光谱进行了光谱合成.这个光谐库包括了光谱型为G,K和M的巨星和矮星,它具有的金属丰度[Fe/H]覆盖了-0.1到-0.5的范围,表面重力log g为1.0至5.0.光谱合成的结果表明:巨椭圆和S0星系的金属丰度约为太阳的一倍半;有效表面重力分布在3.2—4.1的范围内;矮星在8400附近光的贡献可与巨星相比较.  相似文献   
34.
在Li&Yang (2 0 0 1 )所给出的局部对流理论的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采用梯度型方案给出了非局部对流理论 ,并将它用于太阳模型中。这一理论考虑了恒星对流区内的非局部效应 ,它得到了一个与原来用混合长理论或局部理论给出的结果有所区别的对流区 ,扩散效应很明显。但是 ,目前我们的理论还不能处理时间相关的对流以及对流超射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考虑。当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太阳模型中时 ,我们发现它对标准太阳模型的改正非常微小。我们讨论了这一现象 ,并对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5.
1986年2月4日太阳耀斑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天文站的H_α耀斑及3.2cm射电流量观侧资料、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精细结构照相和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的向量磁场图,对1986年2月4日的六个耀斑的形态相关及演化联系,特别是0736UT 4B/3X大耀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果是: 1.4日大耀斑的初始亮点和闪光相的主要形态演化,与活动区中沿中性线新浮现的强大电流/磁环系密切相关。后者的主要标志是沿中性线的长的剪切半影纤维及它两端的偶极旋涡黑子群(1_3F_3)。 2.上述大耀斑与1972年8月4日0624 UT大耀斑爆发的磁场背景及主要形态特征相似,表明两者的储能和触发机制可能相同。 3.大耀斑爆发的H_α初始亮点,双带出现,环系形成,亮物质抛射和吸收冕珥等现象同3.2cm射电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重复性的前期小耀斑爆发位置和发展趋势与大耀斑的主要形态及演化特征相似。它们相对于剪切的纵场中性线两侧的位置相近或相同。因而,可以看作上述强大电流/磁环系不稳性发展过程中的前置小爆发。  相似文献   
36.
本文提出OH超脉泽源的一个具体模型,在该模型中OH超脉泽源由非饱和的球型子源组成.在此估算出超脉泽星系致密射电核的尺度和连续谱亮温度,以及OH源距星系核的最小非饱和距离.计算表明,OH超脉泽源所包含的子源数目可能相当大.R_H~log ρ_(25μm)/ρ_(60μm)图、log L_(OH)/L_(IR)~log ρ_(25μm)/ρ_(60μm)图和其它结果显示,有一部分OH超脉泽源很可能是弱饱和的,本文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37.
月际地震趋势的数值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目前地震月趋势以模糊用语进行预测的缺陷,本文提出采用数值预测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这种方法是基于地震有自律现象,通过建立非线性的数学模型予以实现的. 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有7~8个月左右的循环结构,逐月比较预测与实况的震级误差平均低于0.2级,因而该方法比经验性预报更适宜社会的实际利用.   相似文献   
38.
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杰  张强  康凤琴  何金梅 《高原气象》2004,23(6):743-748
根据气象台站的冰雹观测记录,针对冰雹灾害多发的西北地区东部,选取2001—2004年间14次NOAA卫星过境的AVHRR资料,共88个样本数,对冰雹云和其他云的光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雹云的热红外亮度温度的变化基本在245K以下,中红外波段反射率相对较低,基本变化在0.4及以下范围,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0.6。冰雹产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高的云光学厚度和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共同发生的区域;西北地区冰雹发生的云顶高度基本在4.5~7km之间。根据雹云的光谱特征,确定雹暴指数及其模型阈值>0.35的冰雹监测方法,多普勒雷达回波和气象站观测结果说明,雹暴指数等多参数结合判别冰雹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Landslide research at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BG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 number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surveying,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landslides. Landslide mapping across the UK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BGS started geological mapping in 1835. Today, BGS geologists use a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round-based investigations to survey landslide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proof tablet computers (BGS·SIGMAmobile), with inbuilt GPS and GIS for field data capture provides an accurate and rapid mapping methodology for field surveys. Regional and national mapping of landslides is carried out in conjunction with site-specific monitoring, using terrestrial LiDAR and differential GPS technologies, which BGS h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this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o surface monitoring, BGS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geophysical ground-imaging systems for landslide monitoring, which provide real-time information on subsurface changes prior to failure events. BGS’s mapping and monitoring activities directly feed into the BGS National Landslide Database, the most extensive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landslides in Great Britain. It currently holds over 14?000 records of landslide events. By combining BGS’s corporate datasets with expert knowledge, BGS has developed a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tool, GeoSure, 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ve landslide hazard susceptibility at nat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40.
利用GPS监测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双频GPS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内一电离层不均匀体的产生、消亡过程.首先,采用Kalman滤波的方法改善双频伪距之差的观测精度,并利用参数估计的方法计算该时段内相应的硬件延迟.再根据电离层单层模型,利用GPS双频观测量、测站位置和GPS精密星历,求出GPS信号穿刺点的坐标和垂直方向电离层的电子含量;然后内插并获取其等值线图.等值线图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受等离子体湍流的影响,2003年9月8日北京时间9时40分左右在38°N、118°E左右产生了一电离层不均匀体,其尺度大约在50km左右,生存时间大约为5min.受地球重力场和高空风场的影响,该不均匀体向东北方向扩散.然后,利用大气扩散模型,按扩散方程计算分析了该不均匀体可能发生的电离层层区.理论计算表明,该不均匀体发生在电离层扩展F区,高度在350k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