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8篇
  免费   1348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测绘学   736篇
大气科学   1590篇
地球物理   1288篇
地质学   3116篇
海洋学   1173篇
天文学   166篇
综合类   569篇
自然地理   81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92.
煤矿区沉降与遥感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城市煤矿区沉降研究为例,介绍了应用遥感图像调查与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煤矿区沉降研究及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沉降区主要集中在该区域的西北部,沉降区面积较大,沉降原因是大矿开采3#煤层,导致地面沉降,只有2处沉降由小煤矿开采9#煤层引起。经验证,具体位置虽有差异,但沉降区基本与实际吻合。依据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煤矿区遥感综合监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南黄海北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北部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中唯一由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前造山期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T2);(2)苏鲁造山带晚期前陆盆地阶段(J3—K);(3)造山期后陆内断陷盆地阶段(K2t—E);(4)区域沉降覆盖阶段(N—Q)。对其中陆内断陷盆地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晚白垩世泰州组烃源岩发育,具有4套储盖组合,圈闭构造多,成藏配套条件好,计算其石油资源量约20×108t,是当前在南黄海获取油气重要突破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94.
We develop the classification part of a system that analyses transmitted light microscope images of dispersed kerogen preparation. The system automatically extracts kerogen pieces from the image and labels each piece as either inertinite or vitrinite.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analysis consists of background removal, identification of kerogen material, object segmentation, object extraction (individual images of pieces of kerogen) and feature calculation for each object. An expert palynologist was asked to label the objects into categories inertinite and vitrinite, which provided the ground truth for th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 Ten state-of-the-art classifiers and classifier ensembles were compared: Naïve Bayes, decision tree, nearest neighbour,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multilayered perceptron (MLP),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AdaBoost, Bagging, LogitBoost and Random Forest.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was singled out as the most accurate classifier, with an accuracy greater than 90. Using a 10 times 10-fold cross-validation provided within the Weka software, we found that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five classifiers (p<0.05) and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ther four classifiers. The initial set of 32 features was subsequently reduced to 6 feature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alerted us to the possible sensitiv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to the ground truth that might vary from one human expert to another. The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logistic classifier made most of the correct classifications with a high certainty.  相似文献   
95.
CSU-RAMS模式在区域气侯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SU-RAMS(中尺度)数值模式改造成“区域气候数值模式”以及进行区域气候数值模拟的试验研究。说明将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与GCM模式嵌套应用到区域气候数值模拟研究上能够取得有意义的结果。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GCM模式的不足。可以更为细致地描述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是了解区域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6.
Nonthermal radio emission has been observed from some of the most luminous hot star winds. It is understood to be synchrotron radiation of the relativistic electrons in the winds. To understand how the electrons are accelerated to such high energies and to correctly explain the observed radio flux and spectra require an exhaustive investigation of all the relevant physical processes involved and possibly point to a complex wind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logical path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the nonthermal radio emission from hot star wind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we found that the only physically viable and self-consistent scenario is:the nonthermal radio emission is synchrotron radi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the electrons are accelerated by shocks via the first-order Fermi mechanism the acceleration has to be in situ in the radio emitting region the shocks formed at the base of the winds have to propagate to beyond the radio photosphere).  相似文献   
97.
与中上地壳相比,对下地壳组成、结构的认识受限于样品的获取,然而天然火山作用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可以为了解下地壳提供关键样品。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显生宙以来的火山作用携带有丰富的下地壳捕虏体,为探测华北下地壳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些捕虏体定深、定性及定年的综合研究,构建了以信阳,莒南,汉诺坝和女山等典型地区为代表的下地壳组成、结构剖面模型。这些剖面表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具有分层的特点,且上老下新,暗示可能与底侵作用有关。其中捕虏体的锆石U- 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该克拉通下地壳复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最古老的组成部分可能老至~4. 0 Ga冥古宙,此后经历了3. 80~3. 65 Ga古太古代的再造作用,2. 8~2. 5 Ga 新太古代和2. 3~1. 8 Ga 古元古代的增生与再造共存,同时还经历了显生宙以来包括462~220 Ma,140~90 Ma和47~45 Ma的增生与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98.
伯英  刘成林  沈力建  丁婷 《地质学报》2022,96(7):2626-2633
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乔木类植物叶子进行了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特征指标筛选,获得了研究区植物样品主量和微量组分含量背景值,初步圈定了异常区,与以往圈定的找钾远景区较吻合。该区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扩大采样区域,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将找钾特征指标及其异常值的阈值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99.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100.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