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9篇
  免费   4412篇
  国内免费   6084篇
测绘学   2754篇
大气科学   2932篇
地球物理   4072篇
地质学   12010篇
海洋学   2753篇
天文学   419篇
综合类   1967篇
自然地理   2678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1166篇
  2021年   1350篇
  2020年   1113篇
  2019年   1294篇
  2018年   1342篇
  2017年   1189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373篇
  2014年   1391篇
  2013年   1593篇
  2012年   1748篇
  2011年   1700篇
  2010年   1661篇
  2009年   1452篇
  2008年   1412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133篇
  2005年   899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0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The responses of a spar constrained by slack mooring lines to steep ocean waves and tensions in the mooring lines are simulated using two different numerical schemes: a quasi-static approach (SMACOS) and a coupled dynamic approach (COUPLE). The two approaches are the same in computing wave loads on the structure. Their difference is in modeling dynamic forces of mooring lines; that is the dynamic forces are included in the computation of COUPLE but neglected in SMACO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examined against the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the JIP Spar in a water depth of 318 m. The dynamic coupling effects between the JIP Spar and its mooring lines in different water depths (318, 618 and 1018 m)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btained using the quasi-static and coupled dynamic approaches. It is found that the damping of mooring lines reduces the slow-drift surge and pitch of the Spar, especially in deep water. The reduction in the amplitude of slow-drift surge can reach about 10% in a water depth of 1018 m. The tension in mooring lines may greatly increase in the wave frequency range when dynamic forces in mooring lines are considered. The mooring-line tension in the wave frequency range predicted by the coupled dynamic approach can be eight times as great as the corresponding prediction by the quasi-static approach in a water depth of 1018 m. This finding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fatigue strength and life span of the mooring lines deployed in deep water oceans.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介绍海浪预报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硬软件的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成,提供了我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浪预报的系统性资料,不仅对提高海浪预报准确率提供基础资料,也给海浪中长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区域海洋学研究带来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3.
移动式海上基地(MOB)连接器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式海上基地(Mobile Offishore Base,MOB)是由若干半潜模块相连而成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在进行海上作业时,模块间的连接器将会产生巨大的载荷。用缩尺比为1:100的三模块MOB模型在实验室进行了连接器动力响应试验研究。文中对试验的关键问题,如连接器模型的设计、制作、安装、试验工况的确定和测试方法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4.
次重力波(infragravity waves)是频率范围介于局地平均Brunt-V¾is¾l¾频率和0.05Hz(涌浪频率)之间的一种海洋波动,其能量在深水大洋中一般甚低,但在浅海中却很强.该波动的研究对于浅海海洋内部混合、近岸海洋工程、海洋生态学、海洋沉积学及军事海洋学均有重要的意义.Munk[1]很早就开始研究这类波动,然而主要由于观测技术的限制,对于该类波动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迟缓.  相似文献   
125.
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种标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标度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岛海洋观测站1961-1980年二十年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时发现,该序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详细的论证表明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是描述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个较好的模型,同时,应用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我们找到了存在于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中的一种标度性质-累积离差(t)的统计自仿射性。  相似文献   
126.
风暴期间黄河水下三角洲波浪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适用黄河三角洲的波动理论,对黄河三角洲风暴期间及前后波浪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将其投在komar波浪理论分区图中后,分析了风暴期间黄河水下三角洲波浪的波形特征,发现站位所在地适合的波浪理论主要为艾里波和斯托克斯波,风暴期间波浪变形,还存在少量超过极限波陡线的波浪,通过比较常见的极限波陡线,看出Miche曲线比较适合该研究区。  相似文献   
127.
无机碳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细胞调节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材料,采用酸碱滴定和CO2加富通气培养微藻的方法,对旧液中HCO3^-和CO3^2-浓度变化以及对红球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旧液具有限制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作用。同时,旧液中无机碳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新液。培养液中富含CO3^2-时,各细胞数量与CO3^2-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溶液中仅有HCO3^-时,各细胞数与HCO3^-浓度也呈正相关性。因此,排除了CO3^2-和HCO3^-作为旧液中的调节物质,限制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可能性。旧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生物检测实验表明,在粗提取物中有降低细胞增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活性,表明调节物质能溶于有机相,也反过来证实无机碳离子不是旧液中的调节物质。DNA含量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球藻游动细胞DNA复制可以加倍后不经过原生质分裂就可以再次进行,因此推测旧液中的调节物质对原生质分裂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而不对DNA复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动态基准实时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动态基准实时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站点上全站仪棱镜组合安装与检测方法、系统软件的开发及特点,最后对系统在广州地铁某地铁站结构变形自动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应用在自动化、高精度的变形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29.
以实际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实际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为对象,研究了海洋平台结构在风,流,海冰等多荷载模式和多荷载工况下的优化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建立了结构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问题的统一模型。计算结果反映出形状优化比尺寸优化所得设计更优,而拓扑优化的设计效果最好。不同的荷载工况对应的最优拓扑形式不同,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实际的荷载工况,选取不同的拓扑形式。  相似文献   
130.
采集设备采集数据发送到值班PC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接收处理软件自动对数据进行回放和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并提供一个界面,使用户能够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获得相关数据和状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