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2篇
  免费   1300篇
  国内免费   1754篇
测绘学   659篇
大气科学   1165篇
地球物理   1373篇
地质学   3438篇
海洋学   800篇
天文学   171篇
综合类   588篇
自然地理   92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C) mineralization as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directly determine the role of soils as C source or sink in the global C budge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aquaculture pond, pollutant discharge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y) on soil organic C mineraliza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ditions in the Minjiang River estuary wetland, Sou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C mineralization in the wetland soil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uman disturbance and water conditions(P 0.001),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disturbance activities and water conditions was also significant(P 0.01). The C mineralization rate and the cumulative mineralized carbon dioxide-carbon(CO_2-C)(at the 49th day) ranked from highest to lowest as follows: Phragmites australis wetland soil aquaculture pond sediment soil near the discharge outlet rice paddy soil. This indicated that human disturbance inhibited the mineralization of C in soils of the Minjiang River estuary wetland, and the inhibi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human disturbance. The data for cumulative mineralized CO_2-C showed a good fit(R~2 0.91) to the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C_t = C_0(1 – exp(–k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C_0, k and C_0 k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uman disturbance and water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mineralized C(in 49 d)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_0, C_0 k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il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suppressed the organic C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in subtropical coastal wetland soils, and changes of water pattern a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would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C cycling in the subtropical estuarine wetlands.  相似文献   
992.
程俊  王淑红  黄怡  颜文 《海洋科学》2019,43(5):110-122
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单一指标识别甲烷渗漏活动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H_4、SO_4~(2–)、Cl~–等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浅层沉积物全岩W_(TOC)(W表示质量分数,TOC表示总有机碳)和W_(TS)(TS表示总硫)之间的相关性及比值;自生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自生矿物重晶石、黄铁矿、自生石膏的δ~(34)S;有孔虫壳体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δ~(13)C等。结果表明孔隙水中的CH_4、SO4_~(2–)浓度及溶解无机碳的碳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识别目前正在发生的甲烷渗漏活动;而沉积物中的WTS、自生矿物的δ~(34)S、钡含量及其异常峰值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δ~(13)C等指标的联合使用可以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甲烷渗漏活动。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将孔隙水和沉积物两种介质的多种指标相结合。随着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a、Mg等)和沉积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U等)等研究的发展,甲烷渗漏活动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也将得到拓展,而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联合使用将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及其形成分解过程识别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接收机是射电天文中用于探测微弱射电信号的重要接收设备.接收机的强度校准就是将接收机对射电源的响应转换为天文意义上的流量密度.常规方法就是使用经典的冷热负载法,将接收机自身的强度响应转换为一个等效的温度值,之后再据此对射电源做进一步标定.通过搭建基于斩波轮技术的K波段接收机强度校准平台,使用斩波轮法测试K波段常温接收机的噪声温度,并与传统冷热负载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晴好天气条件下,斩波轮法在30°、90°仰角下噪声温度的最大测试误差为7.5%和8.4%,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噪声温度测试中;但在5°仰角测试中,由于过低仰角引入了地面噪声,使得斩波轮法的测试误差上升至20%–30%之间而无法使用.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K波段天空亮温度的理论计算与实测,从而完善斩波轮技术的应用,使之可以满足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噪声校准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越来越突出,为了探究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保障饮用水安全,该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实际采样测试数据,分析评价了济南东部3处岩溶水井点的有机污染对其范围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检出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3个水井的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未超过限值1,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氯化碳的非致癌风险所占比例最大,为89.85%; 3个采样点有机污染致癌风险,超出了其可接受水平的最小限制10-6,但均未超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的最大限制10-4,风险指数均在10-6~5.0×10-5之间,应该引起关注,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三氯乙烯。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吸入,其次是饮水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风险值最小。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预测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山东省相关地勘单位在对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李屯次级磁异常、大张次级磁异常、潘店次级磁异常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异常查证工作;相继发现了"厚度较大、品位较高、分布集中"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为系统研究该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异常、铁矿成矿规律等提供了资料基础和勘查经验。该文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铁矿床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控矿要素及成矿后期构造运动对该区铁矿床的改造作用。在"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的基础上,该次研究工作建立了包括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物探特征等方面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同时提出了研究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中需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以期促进今后相关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96.
朱磊  杨燕雄  杨雯  房克照 《海洋通报》2019,38(1):102-14
研究养护海滩对风暴潮的响应过程在人工养滩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老龙头养护海滩在竣工半个月后遭遇“803”风暴潮,导致岸滩滩肩最大蚀退 6.5 m,沙坝坝顶最大下蚀 1.2 m。在现场测量的基础上,利用 XBeach 建立风暴潮过程 的老龙头海滩海床演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 XBeach 模拟结果与实际地形变化侵淤趋势一致,风暴潮期间人工沙坝均向岸移动,但模拟结果的侵蚀程度更大,海滩响应更加剧烈; (2) 强浪条件下人工沙坝的透射系数为 0.29~0.42,常浪条件下透射系数为 0.45~0.95,因而人工沙坝在大浪条件下掩护作用更佳; (3) 风暴潮期间人工沙坝附近破波显著,坝顶流速明显增大,最大可达 1.21 m/s,是无人工沙坝情况下的 2.3 倍,而在人工沙坝向岸侧,因波能提前耗散,流速减为 0.28 m/s,是无人工沙坝时的 0.4 倍,且没有产生离岸流。老龙头养护工程整体泥沙损失较少,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997.
2017年2-11月,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海港和北戴河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组成、分布和季节演替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共采集到隶属3门23属的41种大型海藻,其中红藻门13属20种,褐藻门7属9种,绿藻门3属12种,分别占总采集种数的48.78%,21.95%和29.27%;海港大型海藻种类最多为35种,其次是北戴河20种,山海关最少为19种,分别占总采集种数的85.37%,48.78%和46.34%;春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Ulva linza)、多管藻(Polysiphonia senticulo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绳藻(Chorda filum)、酸藻(Desmarestia viridis)和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夏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孔石莼(U.Pertusa)、刺松藻(Codium fragile)、海黍子、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亚栉状蜈蚣藻(Grateloupia subpectinata)和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秋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和裂片石莼(U. fasciata),冬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优势种类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势种类生物量在不同采样点、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差异,如海港春季的裙带菜生物量最大(4 110.8 g·m-2),绳藻的生物量最小(92.32 g·m-2)。  相似文献   
998.
赖文 《地理教学》2020,(4):14-17,2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视通过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境到底”的教学策略相比其它情境教学方法更具优势,“一境到底”策略下的教学线索清晰、问题梯次展开、学生兴趣昂然、课堂教学高效。基于新课标的“一境到底”教学设计策略需遵循以课标为起点、过程化情境设计、问题链梯度设计的要求。本文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呈现了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下如何组织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庞冉  王文 《干旱区地理》2020,43(5):1242-1252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以地形特殊的吐鲁番盆 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气象站点数据、再分析气象格点数据以及 MODIS 卫星遥感植被指数,采用 趋势检验、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 2001—2017 年间的植被变化及其与水热组 合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降水量整体没有显著变化,但北部山区降水增长较 多,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盆地底部中心区域增温较大。(2)全区域植被指数(NDVI)总 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山区及中心区域 NDVI 增长率较大。(3)受水汽来源和日照时长的影响,吐鲁 番盆地周边山区高程 3 000 m 左右 NDVI 值最高,山区植被最好的坡向是西北坡。(4)吐鲁番盆地水 热组合复杂,水分条件是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降水与 NDVI 有较好的正相关,在 山区和荒漠区热量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但中心区域受地下水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分的供给相对 稳定,热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000.
林丹淳  谭敏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热带地理》2020,40(2):346-356
以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的广东省为研究区,比较Worldpop、GPW v4和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真值,按人口密度分为高、中、低3组,从误差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定量评价4种数据集的精度,最后讨论估算误差的可能来源及数据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网格人口数据集中Worldpop整体精度最高,且在人口密集区的精度也是最高;GPW v4在低人口密度和中人口密度区域精度略高于Worldpop,但对镇街内人口分布细节刻画不够详细;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精度较前两者低,主要受空间化方法和模型变量的选择所限制。Worldpop适合用于人口密度中等及人口密度高区域的精细化研究,GPW v4适合用于长时序、最小研究单元大于镇街的研究,第一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合用于需要考虑镇街内人口分布和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第二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用于需要考虑人口分布细节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长时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