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5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1762篇
测绘学   419篇
大气科学   1447篇
地球物理   1354篇
地质学   3203篇
海洋学   731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522篇
自然地理   87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During the course of a major sandstorm from April 17 to April 23, 2008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data pertaining to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sized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with Grimm 1.108, Thermo RP 1400a, TSP, and CAWS-600 instru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during the entire sandstorm proces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ily mea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eaks and the hourly mea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eaks because the actual sandstorm lasted for only about 4 hr, whereas more particles were accumulated in the floating dust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ual sandstorm; (2) the intensity of the sandstorm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ind speed, and this was related to the peak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the wind speed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the higher the wind speed, the higher the mass concentration (>0.23 μm was 39,496.5 μg/m3, and >20.0 μm was 5,390.7 μg/m3); (3)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PM10 and TSP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course and intensity of the sandstorm; and (4)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had the following sequence during the dust weather: clear day < floating dust < floating and blowing dust < sandstorm.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barometric press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ength of storms, which could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相似文献   
972.
不同职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职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根据城市职能主因子得分,结合城市规划及发展实际,将地级以上规模城市分为区域综合性城市、第二产业城市、交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地方中心城市5类。(2)不同职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以中等水平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提升空间较大。(3)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城市人口等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职能城市用地结构的影响次序和影响程度异质性明显。  相似文献   
973.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modulation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 tropical cyclone(TC) genesis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 of ITCZ convection during May to October in the period 1979-2008.The phases of the ITCZ ISO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30-80-day filtered OLR anomalies averaged over the region(5-20 N,120-150 E).The number of TCs during the active phases was nearly three times more than during the inactive phases.The active(inactive) phases of ISO were characterized by low-level cyclonic(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ies,higher(lower) midlevel relative humidity anomalies,and larger(smaller) vertical gradient anomalies of relative vorticity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weakened) ITCZ convection anomalies.During the active phases,TCs tended to form in the center of the ITCZ region.Barotropic conversion from the low-level mean flow is suggested to be the major energy source for TC formation.The energy conversion mainly depended on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gradients of the zonal flow during the active phases.However,barotropic conversion weakened greatly during the inactive phas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ridional gradient of absolute vorticity and low-level zonal flow indicates that the sign of the absolute vorticity gradient tends to be reversed during the two phases,whereas the same sign between zonal flow and the absolute vorticity gradient is more easily satisfied in the active phases.Thus,the barotropic instability of low-level zonal flow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TC formation over the WNP during the active phases of ISO.  相似文献   
974.
李晓娟  简茂球  方一川  罗文 《气象》2012,38(11):1339-1347
利用实测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广东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与同期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基本可以表征前汛期的旱涝程度,通过REOF可将其分为4个区:粤东区、珠江三角洲区、粤西北区和雷州半岛区;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主要有准2~3a、6~10a周期,1985年后各区周期均有缩短趋势,以4~5a短周期为主;珠江三角洲及以南地区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有增多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增多显著,6月份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975.
利用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谱等方法分析了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976.
2012年春季绥化市2次较大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2012年3月16日与3月29日2次较大的降水天气,对比分析了其大尺度的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分析表明,这2次过程在高空都存在低涡系统,低涡前部西南气流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地面都有较强的低压中心维持。从涡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及相对湿度的垂直时间剖面看,在2次降水过程的时段内整层均表现为大面积的正涡度区,都有很强的上升运动,水汽输送带都处于中低层,只是相对湿度大值区高度不同。  相似文献   
977.
以高山站为背景研究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1957~200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东部7组高山气象站和山下附近的城市气象站年 与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山站作为气候变化背景场来分析城市化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及其对气温变化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城市站多比高山站大,而最高气温变化趋势高山站多比城市站大;城市站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均大于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现象,而高山站这种表现十分微弱.城市站气温变化受到明显的城市化影响,对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以正影响为主,而对于最高气温为负影响为主,说明城市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存在非对称性.城市化影响的非对称性是气温变化非对称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8.
对全国三年来高空传输报文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报文传输过程中常见出错环节及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及应对措施,为高空气象业务观测员提供实用参考经验,确保报文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达到提高高空气象业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9.
葛文  成毅  刘嵘 《测绘工程》2012,21(1):11-15
为了解决目前地理信息服务质量量化评价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维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扩展通用服务质量属性,构建了多维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模型;在多维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用户偏好,构建了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维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实现了基于用户偏好的QoS权重计算,并给出了服务QoS综合值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维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980.
葛文  成毅  孙亚飞  刘嵘 《测绘工程》2012,21(5):17-21
为了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中服务资源的高效享用和可控管理,研究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从服务资源自身的生命周期、服务资源在注册中心中的生命周期和服务资源在虚拟组织中的生命周期三方面出发研究服务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问题。最后研究基于盟主的虚拟组织生命周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