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UCD航摄像片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粉霞  邹学忠 《现代测绘》2009,32(4):41-41,48
本文阐述了UCD数码航摄相机的原理、功能及优点,结合在生产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了UCD数码航摄像片的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72.
波浪的方向分布对波浪的传播及其与工程结构物的作用都具有明显影响,目前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向波浪进行的。为了研究方向分布对群墩结构上的爬高影响,基于规则波浪与群墩作用的理论解,结合多向不规则波浪的造波方法,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与群墩作用的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系统地对群墩周围及表面上的波浪爬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方向分布对波浪爬高具有较大的影响,且不同位置处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如果按照单向波浪计算,可能低估或者高估群墩周围的爬高。  相似文献   
73.
Gao  Yun  Yang  Bin  Zou  Li  Zong  Zhi  Zhang  Zhuang-zhuang 《中国海洋工程》2019,33(1):44-56
A numerical study based on a wake oscillator model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performance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 on a long flexible cylinder with pinned-pinned boundary conditions subjected to linear and exponential shear flows. The coupling equations of a structural vibration model and wake oscillator model were solved using a standard centra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of the second order. The VIV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structural frequency, structural wavenumber, standing wave behavior,travelling wave behavior, structural velocity, lift force coefficient and transferred energy from the fluid to the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flow profiles were compar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V displacement is a combination of standing waves and travelling waves. For linear shear flow, standing waves and travelling waves dominate the VIV response within the low-velocity and high-velocity zones, respectively. The negative values of the transferred energy only occur within the low-velocity zone. However, for exponential shear flow, travelling waves dominate the VIV response and the negative energy occurs along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cylinder.  相似文献   
74.
海鸥沙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极富特色的沉积砂体。本文基于钻孔资料并结合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 从沉积学和地貌动力学角度对全新世以来海鸥沙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海欧沙在全新世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河流相、河口湾浅海相和三角洲相。全新世海侵盛期以来, 虎门涨潮射流和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是影响海鸥沙形成演变的主要动力。6000—2500a BP, 受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的影响, 海鸥沙中北部地区一直处于冲刷无沉积状态, 由虎门涨潮射流带来的泥沙主要在海鸥沙南部沉积, 沉积速率约为0.67mm·a -1; 2500—1700a BP, 随着番禺平原的发育, 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逐渐消弱, 海鸥沙进入一个快速沉积期, 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5mm·a -1, 沉积由两端向中间发展; 1700—600a BP, 随着沙湾水道的形成, 海鸥沙中部迅速发展, 至600a BP左右, 海鸥沙基本形成并出露水面。  相似文献   
75.
为揭示花岗岩- 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矿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对西昆仑造山带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法(MT)探测。通过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探测到两个0~20 km深度范围的高阻体,反映了出露于地表的大红柳滩复式花岗岩基和半隐伏的大红柳滩东花岗岩基;20~8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则反映了深达上地幔的地壳重熔形成的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可见,成矿母岩大红柳滩花岗岩基是有根的,而且是规模巨大深达上地幔的岩浆储库,它们为超大型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与松潘- 甘孜甲基卡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对比,尽管川西甲基卡地区地表出露的花岗岩有限,但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显示,其也存在深达上地幔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同样反映了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的存在,只是剥蚀深度浅,上侵的花岗岩未被剥蚀出来而已。从而,深剥蚀的大红柳滩地区表现为大面积花岗岩出露的“热隆”特征,而浅剥蚀的甲基卡地区则表现为花岗岩围岩“片麻岩穹隆”热变质构造特征。西昆仑- 松潘- 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巨型成矿带两端的晚三叠世超大型矿床是大规模地壳重熔长英质岩浆作用中心的产物,由于锂等稀有金属的喜水性,H2O的饱和度是造就伟晶岩型锂超常富集的关键,并在长英质岩浆储库、上侵花岗岩和伟晶岩不同分异演化阶段,锂的“预富集”为大规模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6.
仪器、周围环境和人为操作等往往会造成点云中包含大量的噪声,导致模型回归精度低等问题.RANSAC算法凭借其简单实现、稳健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解决模型回归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场景,RANSAC算法需要不断地调整参数来估计最优模型解.本文考虑到RANSAC及其现有改进算法的不足,以及内群点与噪声之间往往存在密度分布差异性,...  相似文献   
77.
激光钻进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创新技术,也是钻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非接触式钻进技术,对破碎松软岩层扰动破坏小,将激光钻进应用于煤层气定向钻进中可发挥出非常明显的优势。梳理和总结了激光用于煤岩钻进的成孔机制、钻进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激光钻进过程中,激光与煤岩相互作用伴随着复杂的理化作用,指出激光钻进煤岩主要的成孔机制是烧蚀成孔。从激光参数、岩石性质、外部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激光钻进煤岩效果的因素,论述了激光钻进用于煤岩这一特定钻进对象的特殊现象和问题,指出煤岩在激光照射下,组分的挥发、热解、升华、烧结和氧化构成了煤岩在高温下主要的热烧蚀机制。从钻进机理、工艺、装置等方面着手,建议加强激光钻进煤岩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制、钻进工艺、钻进装置研制等适应性研究,为激光用于煤岩的高质高效钻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西北地区是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有3个重要成矿期,其地质特点、成矿条件、形成标志等存在明显不同.笔者梳理了 目前诸多学者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工作,并结合野外实际,发现大陆裂谷是形成巨型-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构造背景条件,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才可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  相似文献   
79.
The relationship of N2O distributions with the Arctic vortex breakup is first analyzed with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PDF) analysis. The N2O concentration shows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vortex breakup years. In the early breakup years, the N2O concentration shows low values and large dispersions after the vortex breakup,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nhomogeneity in the vertical advection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 lower stratosphere.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Kyy) shows a larger value accordingly. In the late breakup years, the N2O concentration shows high values and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s than in the early years after the vortex breakup, with a smaller vertical advection and Kyy after the vortex breakup. It is found that the N2O distributions are largely affected by the Arctic vortex breakup time but the dynamically defined vortex breakup time is not the only factor.  相似文献   
80.
VPN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VPN技术的应用、原理与搭建,并介绍了两个应用实例。显示了VPN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