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0篇
  免费   1714篇
  国内免费   2738篇
测绘学   1111篇
大气科学   1341篇
地球物理   1498篇
地质学   4982篇
海洋学   1325篇
天文学   240篇
综合类   660篇
自然地理   104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文章在详细介绍各项油气化探指标异常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白马8井不同地层中化探指标的变化规律、含量特征以及相关元素对比值分析,结果发现白马8井各层位均无油气富集,但发现须家河组第二和第四岩性段是区域上良好的储层,在今后的油气勘查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62.
天然红辉沸石经过氯化铝及氯化镁共同改性后,制备出改性红辉沸石。研究了改性红辉沸石和天然红辉沸石对生活污水中CODcr的吸附效果,表明改性红辉沸石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红辉沸石,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对改性红辉沸石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63.
用XRD,SEM和TEM研究新型配合物Cu(C3N2H4)2(C4H5O4)2的超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并对新型晶体的平衡外形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具有丁二酸桥联的双核铜结构,中心铜离子处在2个咪唑和4个丁二酸以单齿配位组成的八面体中心,在ab平面,分子中有十四元大环,环内Cu(1)-Cu(2)原子间距为0.8031nm,C(2)-C(2′)为0.4183nm;在ac平面,沿着[010]方向分子内呈现凹的六边形纳米级孔洞;沿[100]方向分子依靠弱的氢键作用,层状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随着丁二酸的碳链沿[001]方向无限延伸,形成以铜离子为交叉中心的带状拓扑构型。SEM观察到晶体表面形成有明显的凹坑,区域呈现层状阶梯,说明晶体在(100)面遵照台阶-扭折模型呈层状生长结晶。TEM微区形貌像显示晶体存在条纹和缺陷结构,整体保持柱状构型,这与模拟的晶体平衡外形呈柱状一致。模拟结果表明晶体最易外显晶面为(100)面,外显比例达41.247%,这与晶体超分子层沿[100]方向通过氢键作用堆积,键作用力较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4.
着重分析了2010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及地区基金项目的申请情况,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2009年底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同时介绍了2009年度主要学科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5.
本文通过对甘肃武山县鸳鸯镇蛇绿岩构造年代学的深入研究,结合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对鸳鸯镇蛇绿岩的形成,其代表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该带蛇绿岩中采集的蛇纹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73±23Ma;在该带硅化碳酸盐化变玄武岩中采用锆石U-Pb法测年,测得模式年龄值为546Ma。研究认为武山蛇绿岩其岩石组合中与显生宙的蛇绿岩大致相近,所不同的是组合中含深水碳酸盐岩;蛇绿岩中基性岩类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接近平坦型及微量元素的环境判别图式都表明该蛇绿岩的生成环境很可能是初始洋盆;武山蛇绿岩代表古生代大陆裂解的产物,两组年龄值基本代表了本次大陆裂解成海盆的时代。  相似文献   
966.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固体微区分析新技术。用该技术来分析矿床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可以为研究成矿流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探提供有关的科学信息。文中以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新桥Cu-Au-S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具有沉积特征的胶状黄铁矿(PyⅠ)、具有变形重结晶和热液叠加作用特征的细粒他形黄铁矿(PyⅡ)和具热液成因特征的中—粗粒自形黄铁矿(PyⅢ)3种类型。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PyⅠ中相对富含Ti、Co、Ni、As、Se、Te;PyⅡ继承了PyⅠ中富含Ti、Co、Ni、As、Se、Te、Bi的特征,同时还含有不均匀分布的少量成矿元素(Cu、Pb、Zn、Au、Ag);PyⅢ中成矿元素Cu、Pb、Zn、Ag、Au以及Bi元素的含量较高,Co、Ni、As的含量较低。在元素赋存状态方面,Co、Ni、As、Se和Te均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到了黄铁矿的晶格中;Bi在PyⅡ中主要以含Bi矿物的微细包裹体形式存在,而在PyⅢ中的Bi还部分取代了Fe而占据了晶格;Cu、Pb、Zn、Au、Ag这些成矿元素中,Cu和Zn分别以黄铜矿和闪锌矿的矿物包裹体存在于黄铁矿中;PyⅡ中所含的少量Au、Ag,可能分别以自然金和自然银的形式存在,而在PyⅢ中Au可能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Ag除了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以外还可能赋存于黄铁矿中含铋的矿物包裹体内;Pb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的方铅矿或含铋矿物的包裹体中。在综合分析黄铁矿的结构形态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认为,PyⅠ型黄铁矿可能形成于前人提出的晚古生代海底沉积或喷流沉积环境,PyⅡ和PyⅢ型黄铁矿分别形成于中生代区域构造变形-热液叠加改造的过渡环境和热液环境,PyⅡ和PyⅢ的形成时间相近。新桥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沉积或喷流沉积期和燕山期热液期,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矿期,而矿床中成矿物质Cu、Pb、Zn、Au、Ag等主要来自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967.
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   总被引:27,自引:20,他引:7  
南蒙古及邻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内,属准噶尔-南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中东部,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  相似文献   
968.
We have analyzed core MD01-2392, ∼ 360 km east of the Mekong River mout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Over the past 500 ka,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oxygen-isotopic values are consistently lighter than northern SCS and open-ocean records by up to 0.5‰, indicating the influence of run-off from the Mekong River during both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periods. Carbonate content is higher during interglacials; sedimentation rates were higher during glacials. Increased sedimentation rates since 30 ka imply increased run-off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nd Holocene Period. Contrary to general experience, in which it is classed as a warm species for temperature estimates, the thermocline-dwelling species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increased its numbers during glacial periods. This implies an estuarine circulation and even brackish-water caps during glacial periods, reinforcing the sense of strong run-off. In an overall decline of warm water, the thermocline shoaled stepwise, with rapid rises across the glacial terminations. We infer that the southern SCS was opened to an influx of Indian Ocean waters through southern passages at those times of rising sea levels.  相似文献   
969.
Aseismic crustal-strain signals prior to the 2003 Mw 6.8 Chengkung, 2006 Mw 6.1 Taitung, and 2008 Mw 5.0 Antung earthquakes with epicenters located 20, 55 and 11 km, respectively, from the Antung radon-monitoring station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the radon anomalies recorded. Specifically, radon decreased from background levels of 791 ± 46, 762 ± 57, and 735 ± 48 pCi/L to minima of 326 ± 9, 371 ± 9, and 480 ± 43 pCi/L prior to the 2003, 2006, and 2008 earthquakes, respectively. The estimated aseismic crustal-strain maxima at the Antung hot spring during the rock dilation stage were 3.6, 2.7, and 1.3 ppm, respectively. The v-shaped radon pattern recognized in all three anomalies is valuable for detecting the aseismic strain precursory to disastrous earthquakes in the Antung hot spring which is situated in a brittle fractured aquifer of limited recharge surrounded by ductile mudstone.  相似文献   
970.
西大滩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地区2005年度的辐射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PAR日变化与总辐射(Q)日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中午大,早晚小;晴天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变化相对比较平滑,阴天的日变化曲线不稳定,晴天的PAR大于阴天日.PA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夏季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光合有效辐射系数ηQ值阴天大,晴天小;ηQ的日变化是中午小,早晚大,年变化呈双峰型,在1.75~1.96 mol.MJ-1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88 mol.MJ-1.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PAR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