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对渭北煤田韩城下峪口矿二叠纪主采煤层及其顶底板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分布模式,探讨渭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及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与华北和中国煤均值相比,本区煤层中稀土元素相对不富集,∑REY平均含量为87.70 μg/g;剖面上,2号煤中稀土含量稍高于3号煤,3号煤层中自上而下,稀土元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在顶底板中出现富集。研究区煤层中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Ce呈微弱正异常,成煤沼泽受海水的影响程度较小。Eu明显负异常,且∑REY含量与CaO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当时的成煤环境为酸性还原环境。煤层与其顶底板样品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成煤期间物质来源基本一致,陆源物质供应相对稳定。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呈不太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16),表明煤中稀土元素可能以无机态和有机吸附态共存。  相似文献   
42.
基于DMSP/OLS数据的城市中心城区提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化过程、人类活动及效应、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影响、电力能源消耗量和灾害分析等领域。本文利用DMSP/OLS的稳定灯光数据产品,首先,以辅助资料的空间对比法确定城市中心城区范围最小阈值,然后,提取DMSP数据中的每个极大值及一定范围内的临近值,作为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并将提取的范围与作为辅助资料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中相应的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作线性回归分析,进而获得估算城市中心城区范围的线性模型。经验证其结果预测吻合度达到82.06%,平均相对误差为8.47%,说明利用该方法提取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较准确地提取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的中心城区范围。  相似文献   
43.
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才志  韩雪  秦晓楠 《地理研究》2014,33(3):478-489
为分析中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稳定性及为将来研究虚拟水流动格局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1999-2010年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量关系矩阵,引入生态网络安全系统相关概念,构建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稳定性模型,结果表明: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虚拟水的主要调出区;其他区域是调入区;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的信道数目减少,信道容量逐年降低;系统聚合度和系统冗余度亦呈波动降低趋势;系统网络使用率呈现降低趋势;系统网络空闲率呈增加趋势;网络系统指标表明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形成的网络系统稳定性逐年降低。最后,提出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5方面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4.
Urbanization is a worldwide historical process. Although China's urbanization started late, it is fast, large in scale, high in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eads to a series of water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cities under the dual pressur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such as water shortages and water pollu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urban heat island issues and ecological hydrological disasters. It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theory and means of urban ecohydrolog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realize livable cities.  相似文献   
45.
塔河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井漏的发生对油气的安全生产危害极大。塔河油田的井漏问题会多发生在二叠系、石炭系以及奥陶系层位,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二叠系地层裂缝发育、石炭系地层敏感性高、奥陶系缝洞型地层漏失空间大。本文对塔河油田的地质特点进行总结,对由此而产生的井漏等井下事故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总结了塔河地区防漏堵漏的技术方法,对以后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正>Objective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an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s in Earth's history;it profoundly affects our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Cenozoic.Despite a research history over half a century,the uplifting history remains hotly controversial.The early uplifting model suggested that the Lhasa terrane attained an elevation of 3-4 km at~99 Ma due to the LhasaQiangtang collision.However,the evidences are  相似文献   
47.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实时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合理的输水控制策略是保障长距离调水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根据控制策略实现向各分水口门供水计划的目标。在总结现有输水调度控制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结合调度运行实际,综合考虑目标水位控制的鲁棒性、水位降幅的约束性、渠道上下游水情的统筹性因素,对输水调度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流量变化、水位变幅相耦合的实时调度控制策略。根据流量变化对渠段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实施宏观控制,同时根据水位及其变幅实施微观调控。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渠段水位调整典型工况,通过渠首至测试断面坟庄河节制闸之间,约1 100 km的输水调度,成功实现了坟庄河节制闸前运行水位按需求降低0.5 m的目标,此过程中保持了其他渠段运行平稳。而传统控制策略由于未统筹考虑上、下游水情和水位降幅限制,测试时出现坟庄河节制闸前水位骤降,而其下游水位骤增的不利情况。  相似文献   
48.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特点,对目前各种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深层次的联系,提出了以"可支撑的合理规模"来描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综合分析了节水措施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现代进化算法的思想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思路。将该模型应用于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分析计算了该地区在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承载的规模。实例证明,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出水资源的承载规模,可以为当地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reviews a model, developed by Shiono and Knight [Shiono K, Knight DW. Two-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a compound channel.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ined flow modelling and turbulence measurements, Tokyo, Japan, July 1988. p. 503–10; Shiono K, Knight DW. Turbulent open channel flows with variable depth across the channel. J Fluid Mech 1991;222:617–46 [231:693]], which yields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depth-integrat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bed friction, lateral turbulence and secondary flows. Some issues about the original model developed by Shiono and Knight (1988, 1991) are highlight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ncerning the secondary flow, two assumptions are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treamwise vorticity to the flow. Two new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olution for three simple channel shapes and one trapezoidal compound channel to highlight their differenc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ondary flow and planform vorticity term. Comparison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s that the general SKM predicts the lateral distributions of depth-averaged velocity well.  相似文献   
50.
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极其重要的中?新生代构造带和转换带.基于钻井资料和大范围、高密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初步揭示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走向为NW-NWW向、宽约30 km,沿着断裂走向从陆架至洋陆边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三段,断裂在新生代选择性活化,具有多重走滑断裂叠合和基底岩浆底辟强烈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