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高洁  强晓西  梅珏 《气象科技》2009,37(3):287-293
根据实况资料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2007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遭遇的14次雷雨天气特点进行了分析.2007年的雷雨天气具有初雷时间早、雷雨次数多、维持时间长、强度大并伴随强降水等特点.根据各次雷雨的天气形势特点,将2007年咸阳机场的雷雨分为冷锋型、冷涡型和西北气流冷槽型,对3个天气分犁进行了详细阐述.对8月8日强雷雨天气个例,分析了其形势场、能量场、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以及此次强雷雨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含铀岩系为中侏罗统直罗组。文章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 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粘土矿物的镜下特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探讨了直罗组砂 岩粘土的矿物特征,并初步与伊犁盆地及二连盆地做了对比。研究表明,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的粘土矿物主要为蒙皂 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少量伊利石 。蒙皂石与高岭石存在相互转化现象,部分绿泥石由蒙皂石和高岭石转化而来, 成岩过程中蒙皂石并未大规模自发的向伊利石转化。砂岩的粘土总量较高,与伊犁盆地相比,富含蒙皂石,高岭石含量较 低,粘土矿物的吸附能力较强。在直罗组砂岩的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为直罗组富集了大量的铀,这是鄂尔多 斯盆地东北部地区能形成众多铀矿床乃至超大型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3.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多种能源共生的大型盆地,发育了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本次工作选择盆地东北部纳岭沟铀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直罗组含矿段附近采取5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并针对含矿样品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该地区直罗组含矿段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5个阶段:(2479±11)Ma~(2460±19)Ma、(2300~1950)Ma、(1896±21)Ma~(1820±32)Ma、(316~266)Ma及165 Ma。同时,本文整理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造山带内古老变质基底、孔兹岩带和晚古生代侵入岩时代,并发现在直罗组内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北部造山带内地质体所记录的年龄相一致。结合前人地球化学及古地理研究,本次工作推断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沉积物最终来自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造山带。纳岭沟铀矿床内铀矿赋存形式主要为存在于碎屑颗粒内部、黏土矿物周边、黄铁矿周边和炭屑裂隙内部。结合野外地质体放射性异常测量,本次工作认为铀源主要来自于沉积成岩阶段含铀碎屑颗粒的预富集和后期高放射性异常地质体通过含铀含氧水向盆地内部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4.
2009年5月9—10日华北南部强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降水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华北南部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过程中产生的。500 hPa为槽前西南气流,850~700 hPa为东北—西南向切变线,地面冷锋转变为静止锋,之后生成弱的气旋波向东南方向移动消失。大气高温高湿,中层为弱的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冷空气从底层锲入,一方面与暖湿气流汇合产生辐合上升,另一方面抬升暖湿气流,使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增幅。中高层空气暖湿,0℃层较高,以强降水天气为主,伴有雷电。由于暖湿气流较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逐渐减弱,速度减慢,冷暖空气在黄河下游长时间对峙,强降水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5.
宁波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龙彪  何彩芬  陈有利  崔飞君  朱晓曦 《气象》2007,33(11):112-117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但在一定的地质结构及环境条件下,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ANN)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地面中尺度自动观测系统的雨量实况与高精度的WRF数值预报雨量格点产品,依托MICAPS系统,实现预报员的快速主观订正,建立的宁波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在业务运行中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时相关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1955—1998年我国160站冬、夏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序列分解为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两个部分,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两种要素序列的方差构成及要素间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冬夏季气温、降水异常序列中,总方差年际变化大于年代际变化,但按自由度均分的方差,年代际变化较年际变化大,尤以气温为甚;单站气温、降水同时相关图上,夏季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显著区主要分布在35°N以南、105°E以东的地区;夏季局地温度、降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干热、湿凉型异常夏季多发生在江淮和华南两区,但同一年中两区夏季异常型常相反,它由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中的负相关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07.
108.
全面论述了CSR钻探方法在中国矿产勘探中的应用与发展过程,同时介绍了实现CSR钻探方法国产化时,根据我国情选择和设计钻探设备,钻具以及配套技术工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9.
采用LA-ICP-MS技术对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9.6±0.7Ma,表明岩体侵位于海西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岩具有强过铝质的特征,并与锡林浩特岩群片麻岩具有亲缘性,推测该期岩浆活动代表了碰撞高峰期后的岩石圈伸展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岩石圈发生拆沉及随后的软流圈上涌或玄武岩浆的底侵,使下地壳的杂砂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温度迅速升高(大于875℃)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岩浆,同时该花岗岩又兼具火山弧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可能与岩浆活动的滞后性有关,即俯冲板片的成分参与了岩浆的形成。结合区域内其他海西期岩体及海相地层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洋壳开始俯冲的时间应该在早石炭世末期,碰撞发生在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10.
正Objective Rapakivi granites,characterized by rapakivi texture,Atype granite feature and an anorogenic setting,commonly occur in the Proterozoic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Fig.la).Recently,more and more Phanerozoic rapakivi granite sui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some even occur in orogenic belts.Significantly,three-stage,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