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针对城市应急需求,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数值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模型:①以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 60为核心的快速污染扩散数值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精细准确、可预测性的优点,应急人员在接到命令后15 min内可完成事发后1 h的气体扩散应急产品的制作;②以街区模式和高斯模式为核心的快速应急气象服务软件,它具有操作简洁、安装方便、产品输出快速直观的优点,能够在2~3 min内完成事发地点应急产品制作。通过一年的日常城市应急演习及奥运会、残奥会的应用证明,该服务系统较好的满足了应急指挥时效性、服务性的需求,为北京城市应急指挥人员现场处置提供即时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2.
2002—2011年南极海冰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2—2011年南极地区AMSR-E逐日海冰密集度数据, 计算相应时间段内的海冰外缘线和海冰面积, 分析了南极地区这10年来各时间尺度上的海冰变化, 揭示了海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2002— 2011年南极海冰外缘线、海冰面积分别增加了3.64%、3.8%, 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 其中2008年海冰面积最大。罗斯海、西太平洋和威德尔海的海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 而印度洋和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的海冰面积则趋于减小。南极海冰面积一般夏季最小、冬季最大, 相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波动较小, 不同海区只是变化范围不同。南极一年冰增长速度较低, 平均每年增加约0.1×106 km2, 且大范围地分布在南极大陆(除威德尔海外)周围。多年冰平均每年减少0.05×106 km2, 且多处于威德尔海。海冰面积变化与气温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3.
154.
Kong  Yanlong  Pu  Tao  Wang  Ke  Shi  Xiaoyi  Ren  Yaqian  Zhang  Weizun  Pang  Zhonghe  Cuntz  Matthias 《Hydrogeology Journal》2023,31(5):1259-1270

The altitude effect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is not as significant on the leeward side of a mountain as it is on the windward sid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use isotopes at leeward sites, especially if estimating elevation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or reconstructing paleoelevations. Samples of precipitation were taken at three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elevations—2,306–3,243 m above mean sea level (asl)—on the leeward side of the Meili Snow Mountains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 The isotope vs. altitude gradient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wo adjacent stations at the daily, monthly, and annual scales. Most of the gradients are beyond the global ranges of –0.5 to –0.1‰ per 100 m for δ18O and –5 to –1‰ per 100 m for δ2H, and some of the gradients are even positive. Local processes of sub-cloud evaporation and mixing with recycled moisture are identified for the ambiguous altitude effect, while region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rocesses dominate the major patterns of stable isotope variation at the three stations.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elevation is estimated to be in a very large range, 2,562–6,321 m asl, which could b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isotope vs. altitude gradient in the studied catchments.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atmospheric processes affecting precipitation isotopes, sampling of event-based/monthly precipitation at more than two altitudes for at least one complete hydrological year is a minimum requirement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isotope vs. altitude gradient.

  相似文献   
155.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特殊性,本文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3大类要素及8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栅格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属于安全类的土地面积为2409.30 km2,占灾区土地总面积的5.63%,主要分布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这类区域应该被视为灾后重建选址的首选区域,较安全类可以作为安全类区域的补充选择,而一般安全类在作为灾后重建选址的备选区域时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灾区21县中仅有6个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大于0.60,它们均位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在属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6县中,只有名山区具有较高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0.76),可重建土地面积为468.33 km2,且其人均可重建土地面积也相对较高,应作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灾后异地重建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适应于具有同类地质灾害的研究区域,也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地形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1 IntroductionCorals from the tropical oceans are the well-known paleoclimate proxies that offer both the high-resolution and multi-century record length needed forquantification of seasonal to centennial variations.Most corals build skeletons of aragonite (CaCO3) andgrow at rates of millimeters to centimeters per year(Sun et al., 2002). During growth, annual densitybands are produced in the skeleton that shows timemark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ologies (seeFig.1). Coral skeletons may p…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对数值流形方法刚度矩阵形成的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覆盖位移函数,以改善刚度矩阵计算。分析表明,改进的覆盖位移函数可使刚度矩阵的局部大数数量级明显的降低,提高计算效率,给矩阵求解提供适当的意见,并给出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8.
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旅游景点可达性,是制约旅游经济区域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以研究区内的国家A级景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最短时间成本距离模型...  相似文献   
159.
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分析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通过主要旅游景区(点)的统计,基于GPS定位和ArcGIS软件,建立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沙漠旅游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基于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和旅游发展的景观主体功能分区需要,进行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主体功能分区。结论表明:中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地域广、类型丰富,主要分布在沙漠(地)的边缘和少数腹地,呈现出个别地域较为集中分布的特征;沙漠景区(点)以主要交通线为轴,呈集群串珠状分布;沙漠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划分为:一大沙漠旅游带、三大沙漠旅游区、七大沙漠旅游圈。最后讨论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0.
余斐  江晓益  谭磊 《地质论评》2019,65(Z1):30-32
正岩体风化带的划分是水利工程勘察重要的研究内容,提高岩基垂向上的精细识别对建基面的开挖、坝基防渗设计、坝基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王旺盛等,2009;韩刚等,2011)。传统岩体风化程度的划分主要依据钻探过程中的人为感觉、现场岩样的直观判断以及室内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等,在总结大量工程实践的前提下,可以说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判别手段在岩体划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