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6篇
  免费   1203篇
  国内免费   1724篇
测绘学   941篇
大气科学   1047篇
地球物理   1107篇
地质学   2968篇
海洋学   941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566篇
自然地理   84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388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具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相伴发生的特点,在大多数针对黄土高原的侵蚀模型研究中未考虑重力侵蚀的影响,使得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差。针对黄土高原的侵蚀特点,采用量化影响重力侵蚀发生的主要因素,确定重力侵蚀发生的具体沟道栅格单元的方法,从而考虑了重力侵蚀对产输沙过程的影响。所建立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以逐网格汇流的水文模型为基础,采用逐网格侵蚀输沙的模拟方式,能够模拟上方来水来沙对侵蚀输沙的影响。经小理河流域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2.
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的需水规律和稻田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茬与灌溉模式通过对水稻和油菜等作物产生的生长调控作用和补偿生效应,使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及稻田渗漏量大幅降低,各阶段的腾发量、需水强度和需水模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稻基农田作物轮茬与灌溉模式新的需水规律.与常规双季模式相比,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的需水强度分别减少了0.76、1.15、0.71 mm/d,渗漏强度分别减少了0.12、0.16、0.19mm/d,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0.14%、47.95%、17.81%.  相似文献   
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44.
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遥感技术和新型传感器的发展,遥感已成为目前区域或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遥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光谱变异假说、生产力假说和种—面积关系理论等;总结了利用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直接监测生物物种及其多样性的进展与局限性;基于遥感反演的不同环境变量进行生物多样性模拟和预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相关模型的发展。最后,总结了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局限,指出增进学科合作、将遥感方法与生态学理论和模型相结合、重视地面验证数据的使用将是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以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分析总结了我国沙漠地貌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冰川地貌过程及风沙地貌过程等领域研究的部分进展。由于我国沙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形成和演变与岩石圈构造变动即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对我国沙漠形成、演变的研究能为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近30年来,有关我国沙漠形成时代的认识更新较快。新的沉积记录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在中新世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沙漠沙丘大规模扩展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才开始的。既使在晚更新世以来,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也有过明显波动、沙漠地貌的特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沙漠通过为沙尘暴提供物源,对全球变化产生驱动作用。从地表过程来看,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变不仅受风力作用,而且受流水、湖泊等多种地貌动力过程的影响,地貌类型是各种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缩影。古冰川地貌曾是最早发现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随着新的测年技术的出现,学术界对我国第四纪古冰川地貌演化过程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流水地貌过程应该是地球上作用区域最广的一种地貌动力过程,对流水地貌过程的认识目前正在向微观和宏观深入。  相似文献   
46.
库车坳陷是南天山中段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的地区,内部发育有四排近EW向展布的逆断裂-背斜带,由南天山山前向塔里木方向依次为:山麓逆断裂-背斜带;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和亚肯盲逆断裂-背斜带.东秋里塔格背斜属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东段部分,其构造运动尤为强烈.研究表明:东秋里塔格背斜是浅部滑脱面与其南翼逆冲断层共同形成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背斜南翼的浅层逆冲断层和深层的断坡构造是重要孕震场所.东秋里塔格浅部背斜核部的背冲式断裂和北翼的膝折属于派生的次级构造,断裂的规模、错动量有限.东秋里塔格背斜南翼逆断层最新活动错断Ⅱ级阶地砾石层,其活动年代至少为全新世早期,这次错动在地表留有3~4 km长的古地震破裂形迹,说明断裂具粘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47.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are the major type of producing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se beds clearly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 from the top of the sec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becomes weak or is absent when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are less than 2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The effect on top Ordovician reflection became weaker with deeper burial of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but the developed deep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caused stronger reflectio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Ordovician. This interior refl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trong long-axis, irregular and bead string reflections, and was present 8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Aimed at understanding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t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uses frequency to "tune-in" bed thickness, was used to predict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hrough finely adjusting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ice at 30 Hz of the tuned data cube can best represent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Two large N-S-trending strong reflection belts in the mid-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along wells TK440- TK427-TK417B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along wells TK404-TK409 were observed distinctly on the 30 Hz slice and 4-D time-frequency data cube carving. A small N-S trending reflection belt in the southern part along wells T403-TK446B was also clearly identified. The predicted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area coincides with the fracture-cavities connection area confirmed by drilling pressure testing results. Deep karst cavities occur basically in three reservoir bed-development belts identified by the Ordovician interior strong reflectio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proved to be a useful technique in identifying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相似文献   
48.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is one of the main oil-gas exploration areas in western China, where source rocks are composed mostly of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dark mud shale, carbargillite and coal. A large number of subsurface and outcrop samples differing in litholog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were selected for resource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calculation. And among them, 13 samples were used for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of various source rocks. At first, two kinds of heating modes were compared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cluding single temperature-step heating and continual heating. Perhap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ccurred naturally between a close system and an open system. In addition, the first heating mode was convenient, and all its reaction products were involved in the whole thermal evolution, and the fin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basically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natural evolution trend Therefore, the first heating mode was adopted and the hydrocarbon yield of every sample was work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ype and lithology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hydrocarbon yield of samples for simulation experim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ode with three kinds of lithology and five types of source rock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resource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49.
大冶铁矿的开发利用在为我国的钢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矿区的地表环境、森林资源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矿山公园的规划实施可极大地改善矿山环境,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GIS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测绘科学》2008,33(6):182-184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移动GIS环境下对电子地图的应用提出的特殊需求。根据移动GIS工作的特点,将电子地图在移动GIS中的应用模式划分为静止状态下的电子图和移动状态下的电子地图。并根据不同应用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模式下需要实现的电子地图的特殊功能以及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