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介绍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瞬变电磁地空系统全域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利用磁场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时间域响应定义地空系统全域视电阻率,实现全空间、全时域视电阻率定义。通过深入分析均匀半空间中地空系统的电磁场表达式,发现地空系统的时间域磁场响应可以用与地面类似的多项式表示,利用视电阻率平移算法,实现全域视电阻率定义。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算法无需迭代,速度快且精度高。最后,对比分析了磁场强度法与感应电动势法定义视电阻率对于异常体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52.
新型城镇化下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格局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文中从利用强度、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选取287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11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格局与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沿海地区、"T"字轴地区、长江流域沿线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其周围城市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布的空间集聚性明显,集约利用城市和中度利用城市呈点状、间隔分布,低度利用城市和粗放利用城市呈面状、连续分布;总体来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仍比较低;机理分析归结为经济因子、生态因子、社会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四个方面,并指出对现有体制进行完善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3.
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源的利用比例失调是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而高原土壤的粗骨性、土层浅薄、有效肥力低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和沙漠化.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经,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采用旱作技术节水和合理用水,扩大林草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和林木.并认为西北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同时,首先应遵循生态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土壤资源衰竭和破坏.  相似文献   
54.
瞬变电磁扩散场到虚拟波场的精细积分变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瞬变电磁解释与反演方法主要对电阻率参数进行解释,较难给出准确的地质构造信息.为了能够较多获得地质构造信息,可将瞬变电磁扩散场信号转换为虚拟波场信号,提高瞬变电磁法的分辨率.本文采用精细积分法,实现了瞬变电磁扩散场到虚拟波场的转换.将一个高度病态的线性方程组转换成求积分的过程,大大降低了解决病态问题的难度.积分步长以2的指数增加,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具有极高的计算效率;设置合理的终止迭代条件,进一步提高本文方法的适用性.对典型地电模型的计算,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减小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证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对含有噪声信号的扩散场进行波场反变换,证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最后计算三维模型和实测数据的虚拟波场,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三维地质体的界面信息,证明本文方法稳定、可靠,可以对地下地质目标体的界面进行有效识别.本文方法相比预条件正则化共轭梯度法(PRCG),在计算效率方面提升了 4倍左右;本文方法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而PRCG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达40%~50%,精度最高可提升10倍;在分辨率与稳定性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以沈阳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采用空间插值、波段集统计等方法刻画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及其与人口的空间匹配性,通过栅格成本分析和加权Voronoi图等方法测算空间可达性并划分其服务区范围。研究表明:(1)沈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基本格局,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性差;(2)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大型用地对整体格局起到主要塑造作用;(3)研究区域可划分为14个较为明确的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区,不同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存在大小、数量和构成上的差异。最后,从城市安全视角对沈阳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6.
古海洋溶解氧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在古海洋溶解氧研究领域内的主要方法和动态,并分别对沉积构造法、沉积硫法、同位素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有机地球化学法及古生态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论,指出,古海洋溶解氧含量重建对于理解大洋循环、古气候、生物绝灭、地质事件以及有机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它有赖于溶解氧含量的替代性指标的建立、富氧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综合分析气圈、水圈、沉积圈、生物圈等各子系统内部及它们之间氧的物质输送和转化。  相似文献   
57.
春运人口流动透视的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结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魏冶  修春亮  刘志敏  陈伟 《地理科学》2016,36(11):1654-1660
基于春运人口流动大数据,选取对外联系度、优势流、城市位序-规模分析等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网络层级结构中蕴藏着位序-规模规律,但与理想的帕累托分布有所区别,城市规模彼此差异相对较小;空间距离与城市等级在城市网络联系中发挥支配性作用,保证了城市网络的层级性与有序性;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联系呈现“两横三纵”特征,该特征与铁路大动脉的空间分布高度吻合;东部地区城市网络联系更加密切,而西北、西南地区则相对稀疏,基本上以“胡焕庸线”为界,而“兰新线”是突破这一限制的潜在力量;中国东北地区未形成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联系形成带状网络;华北与华南地区的“灯下黑”现象值得警惕,缓解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是核心城市功能的对外疏散,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带状区域发展或许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流行模式和中坚力量。总体上看,针对于揭示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春运人口流动数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是城市与人口研究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数据源。  相似文献   
58.
Wei  Xiu  Liu  Wenzheng  Lin  Xuyin  Liu  Qianchun  Jiang  Pe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2,40(6):2343-2353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Molecular investigation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green tides caused by alien Ulva species in new habitats. The green tide-forming...  相似文献   
59.
引言爆炸波在土体中的传播规律可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来求解.描述连续介质运动的方程可根据三个基本力学定律导出,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导出.推导连续介质运动方程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欧拉法,它能给出空间某一点在任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状态参数;另一是拉格朗日法,它能给出每一个质点的运动参数和状态参数.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分别有和空间坐标或物质坐标相对应的应力应变量  相似文献   
60.
全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全三维连片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了处理过程中相对相关技术的运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