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6篇
  免费   951篇
  国内免费   1314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822篇
地球物理   1130篇
地质学   2489篇
海洋学   736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375篇
自然地理   5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本文介绍了采用相遇观测系统中全部走时分支曲线双向同时二维反演拟合法。对翁牛特东部地区的三条剖面基底折射资料二维反演,文中展示了各条剖面的理论走时对比图,射线追踪图,二维速度结构分布图,一维速度柱状图以及理论地震图。  相似文献   
142.
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划分及归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萍  王增光 《地震》1997,17(1):103-11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地震活动图象呈现显著的条带状、新构造变形表现为块体的隆升和向北的掀斜、周缘的内部性质各异的断裂活动状况、结晶基底与基底内推覆和滑脱构造发育等构造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相邻块体的比较,论证了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存在,对其边界作了厘定,并将其归属到华北亚板块,强调了阿拉善块体为一活动构造,其内部存在一个NE向的阿拉善地震带,归属于华北地震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3.
科尔沁沙地巴克窑地区近150年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国玉  肖平 《地理研究》1997,16(4):39-46
在沉积和花粉分析的基础上,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巴克窑地区过去150年的植被和环境演变进行了重建。巴克窑等湖泡的诞生时间是在上个世纪前期,约1837年前后。这个时间也正是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地区首次大规模人口移入和垦荒年代。突然增加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沙丘植被的迅速破坏,而植被减少和沙丘活化引起区域水文循环的重新调整,即原来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输出的水量明显减弱,致使地下潜水位上升,形成一系列湖泡。以后,沙地系统的演化主要是在人类活动、气候和系统内部反馈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4.
张淑云  何平 《岩矿测试》1997,16(4):313-315
在030mol/LHAc介质中,Pb(Ⅱ)与7_碘_8_羟基喹啉_5_磺酸(试铁灵,Feron)的络合物于-054V(vs.SCE)产生一尖锐的极谱波,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显著增敏,可使极谱波增高约4倍。峰电流与Pb(Ⅱ)浓度在96×10-9~48×10-6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8×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表明,络合物组成比为nPb(Ⅱ)∶nFeron=1∶1,极谱波为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电子转移数为2。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拟定的方法用于矿样分析,结果与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5.
董亚萍 《盐湖研究》1997,5(2):57-63
1,4—二溴苯,4,4’—二溴联苯、4,4’—二溴三联和亚磷酸三乙酯在催化剂无氯化镍催化下,干燥氮气保护.反应得到相应的有机二磷酸四乙酯。  相似文献   
146.
ICAP仪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其测试精度与准确值差别是较大的。因此,正确进行工作条件的优化,是ICAP仪器分析工作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依据及实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实现条件优化的具体方法,以及其对于确保仪器的最佳测试状态和进一步扩大测试领域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7.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演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建  刘泽纯 《地质论评》1996,42(2):166-173
从孢粉植物分异及演变,干旱碎屑及膏盐沉积分布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的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新生代两个极端干燥气候期(膏盐发育期)分别出现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及上新世至第四纪。前者与老第三纪行星环流控制下的副热带干燥带有关,而后者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早第三纪盆地西部及周围地区的地势不象以前所认为的那么低平。在第三纪,昆仑山比祁连山低。晚新生代盆地向北推移了7-11个纬距。  相似文献   
148.
本文通过硫、氢、氧、碳、铅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认为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来自南羊山组和袁家沟组的不纯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49.
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华北断块金、银、铜、铅、锌、锰、铝土矿、金刚石成矿区中的3级成矿带,其中包括2个成矿系列、7个成矿亚系列和11个矿床式。2个成矿系列具有成矿世代的“双层性”、成矿物质来源的二元性、成矿作用的三阶段和矿化带展布与地质构造单元的趋近性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50.
张旗  陈龙红 《地质科学》1997,32(1):88-95
用质子探针技术对双沟地幔交代熔融物的微区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地幔橄榄岩中的残留矿物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仅含Ni和Zn,而Ga、Ge、Sr、Rb、Zr、Y、As、Pb等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在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矿物(尤其是尖晶石和绿泥石)中。微区范围内微量元素的分布表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不均一性的尺度可达微米级,通常解释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开放系统下地幔交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