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439篇
地球物理   700篇
地质学   1307篇
海洋学   235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IntroductionThetheory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hasbeenproposedabouttenyears(YIN,YIN,1991).Thetheoreticalstudieshavebeendevelopedfromtheoreticalanalysistorockexperimentandnumericalsimulation(SHI,etal,1994;WANG,etal,1999).IncharacteristicsoftheLURRanomalies,atfirst,weonlyanalyzedthevariation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versustimeinthefixedregions(YIN,etal,1994;YIN,etal,1995).Thenwestudiedthetempo-spatialevolutionfeaturesoftheLURRintheseismogenicprocessanddevelopedthe…  相似文献   
992.
藏北羌塘中部冈玛日——桃形错蓝片岩的发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变质温压条件为400℃±和7kbar±,属于高压变质作用。这是一条高压变质带,推测它可能向东与滇西的澜沧江高压变质带相连。冈玛日-桃形错地区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的发现对羌塘陆块的重新认识以及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板块边界及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对美国加州地区1976~1994年6级以上强震的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该地区强震前响应比在震前3~4年开始大范围出现与该地区的区域构造走向一致的高犢区,高犢区以每年数十公里的速率向震中附近地区收缩.震中附近地区的响应比异常主要呈升——降型特征,多数地震在震前1年内响应比才升高,并且上升曲线较陡.该区内正地震一般形成丛集区,主震发生在正地震丛集区内或边缘.在分析美国加州地区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特征异同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应用响应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美国加州地区强地震三要素(地点、时间、强度)的中期预测进行估计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富蕴地震断裂带的若干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富蕴地震断裂带9处不同地段的平板地质测量结果表明:北部引张段地震断裂 带宽约220m,断坎平均高0.4m;中部主体走滑段地震断层长达535m以上,断层水平位移为1.8 ̄7.8m断坎高0.4 ̄1.2m,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之比为5.7 ̄8.6;南部末端破裂段地震抛掷巨石距离达40m,地震断层水平位移为0.4 ̄9.9m,断坎平均高0.2m,末端及副断层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之比高达25 ̄28。  相似文献   
995.
The main character of melange strata in an orogenic belt is the integration of mixed materials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displacement or loss of various tectonic slices (blocks) of different origins and environments, different scales, different grades of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The approach to non-Smith strata in an orogenic belt is to focu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ge, facies,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of each tectonic slice,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dispersal and integration of these tectonic slices in time and space, i.e. 4-dimensiona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ge and facies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of tectonic slices in the A’nyêmaqên melange belt based on new data of radiolarians, sporo-pollen and trace fossils, and cast new light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at belt.  相似文献   
996.
尹作为  赵雁 《地球科学》2000,25(3):302-305
欧泊的结晶状态和色斑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探讨的重要问题.对于区分天然欧泊与人工合成欧泊的重要鉴别特征“丝绢状”和“蜂巢状”色斑的成因问题, 研究甚少.通过宝石学常规测试、扫描电镜、X -射线粉晶衍射等测试手段, 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欧泊是由非晶态→雏晶→亚显微隐晶态→隐晶态的这种连续渐变的状态构成, 各状态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 并且可以是这些不同状态的集合体; 提出了欧泊与玉髓之间的宝石学界定标准, 还揭示了两种色斑形成的不同机制: “丝绢”是由天然欧泊内部的显微构造裂隙对光产生散射而形成的, 而“蜂巢”是由合成欧泊自身结构中SiO2球体排布与球体本身透光性决定的.对这两种色斑成因的揭示, 为欧泊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富磷锆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是雅山复式岩体的最晚阶段岩体,具较高的磷含量(WP2O5=0.15% ̄0.55%),长石矿物是磷的主要赋存矿物,磷以PAlSi-2替换方式进入长石结构中;锆石是雅山花岗岩重要的稀有元素副放物之一,它除了高度富铪、铀外,与一般锆石相比,还表现出显著富磷的特征,P2O5含量变化主要为WP2O5=0.23% ̄4.96%。磷主要以(Y,HRE3E,Fe)^3+P^5+(Zr,Hf)^4  相似文献   
998.
土的三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及其推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殷建华 《岩土力学》2000,21(1):16-19
介绍了三轴条件下的两个三模量增量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式。 其中一个用 K , G, J 表述的关系式便于常规有限元计算使用。在次弹性理论基础上将三轴条件下的用 K , G , J 表达的三模量关系式推广到一般的三维应力条件下。给出了三维本构关系的张量形式和矩阵形式, 并对矩阵形式中典型项目的物理意义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9.
对首次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发现的分布于不同剖面、不同层位中的动物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分析了研究区内动物遗迹化石的特征 ,将之划分为六大类型 :( 1 )垂直居住迹 ;( 2 )垂直觅食迹 ;( 3 )“U”形管 ;( 4)潜穴系统 ;( 5)逃逸迹 ;( 6)停息迹。较详细地分析了各类型的形态特征和保存特点 ,简要分析了造迹生物的行为习性及环境意义。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本区动物遗迹化石的环境模式。同时指出 ,遗迹化石在陆相含油气盆地确实大量存在 ,并在储层研究中具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CAUSE FOR FL OODS IN MIDDL E REACH OF YANGTZERIVERFlood,a kind of interface disaster,occurs atthe interfacebetween atmosphere and lithosphere. Flood happens when at-mosphere and lithosphere interplay and couple each other(ofcourse,biosphere may also join in this) . Both meteorological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can bring about flood;the formercontrols the time of flood and the latter controls the place ofdisaster. The second Neocathaysian tectonic subsidence area(L i,1973) is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