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51.
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后的垂直形变场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根据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三峡二期工程蓄水位达到135m后的水体负载,利用Farrell提出的质量负荷产生的地球形变理论,推算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35m后整个库区的垂直形变,与三峡库区GPS形变监测网获得的蓄水前后的垂直形变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三斗坪-巴东库段,两者中都出现了3个相同的、明显的垂直形变集中区。在三峡大坝附近,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大8~15mm,说明坝址附近的花岗岩具有较强的刚性;而在香溪,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要小23mm,且GPS观测到长江两岸的垂直变化差异达到22mm,说明该段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表明,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壳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52.
中国大陆地壳现今运动的GPS测量结果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利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 1991~ 2 0 0 0年间一系列全球定位系统 (GPS)观测资料 ,计算了 340个GPS站点的位移速率 ,得到了统一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率场。这些站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喜马拉雅、川滇、河西走廊、阿尔金、天山 ,以及华北、福建东南沿海等主要构造活动区。固定测站速率精度优于 1mm/a ,流动测站速率精度优于 3mm/a。根据GPS结果对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3.
阐述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的 GPS监测网的设计思路 ,并介绍了该网的第一、二期观测情况及数据处理结果。认为该网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运行质量 ,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 ,其站间基线长度及其分量的测定精度优于 5mm。  相似文献   
954.
955.
本文根据晋中市1956年~2004年的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资源量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晋中市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以0.3℃/10a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冬季,夏季变化幅度不大;降水量的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量以35.9mm/10a的速度在递减,20世纪90年代是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全市的水资源总量、地下水、河川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与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56.
本文介绍了流动VLBI终端系统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情况以及MK5A数据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论述了实现BBC系统本振步长、BBC滤波器带宽和带宽增益补偿以及流动VLBI数据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与升级的原理和方法,最后介绍了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957.
利用NCEP资料,对2006年2月26-27日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诊断分析,并对暴雪过后出现的雾凇天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西南急流以及低层偏东风水汽输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暴雪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暴雪区与700hPa等sθe线密集带和散度高值区对应;雪后转晴以及850 hPa暖平流,为豫北雾和雾凇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暖平流和冷下垫面条件。  相似文献   
958.
专题GIS的用户、项目研发群体、研发者个人,关注的重点、知识结构、表达形式,不完全一致,针对三类人员的特点,本文对专题GIS设计的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对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应用模块设计的依据、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空间和专题数据的构成、数学模型的确定以及数据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讨论,对软件开发的两种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强调了利用数学模型模拟自然环境和人脑思维时,需要处理自然界串行和并行两种信息流向,需要处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行业运行方式。分析了信息的可用程度,强调了在处理海量数据时,把握信息关联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59.
介绍了利用边界层特征量——摩擦速度和梯度Richardson数制作河南省沙尘天气短期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法更能够从本质上反映沙尘天气产生的机制,定性预报准确率为62.5%。  相似文献   
960.
对2006年7月1-4日河南省区域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从热力、水汽、动力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