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We show in this short note that the method of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is able to clearly extract a strong, clean, and clear component from the longest available sunspot (International Sunspot Number, ISN) time series (1700?–?2015) that cannot be an artifact of the method and that can be safely identified as the Gleissberg cycle. This is not a small component, as it accounts for 13%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he total original signal. Almost three and a half clear Gleissberg cycl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sunspot number series. Four extended solar minima (XSM) are determined by SSA, the latest around 2000 (Cycle 23/24 minimum). Several authors have argued in favor of a double-peaked structure for the Gleissberg cycle, with one peak between 55 and 59 years and another between 88 and 97 years. We find no evidence of the former: solar activity contain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that has undergone clear oscillations of \(\approx90\) years over the past three centuries, with some small but systematic longer-term evolution of “instantaneous” period and amplitude. Half of the variance of solar activity on these time scales can be satisfactorily reproduced as the sum of a monotonous multi-secular increase, a \(\approx90\)-year Gleissberg cycle, and a double-peaked (\(\approx10.0\) and 11.0 years) Schwabe cycle (the sum amounts to 46%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he signal). The Gleissberg-cycle component definitely needs to be addressed when attempting to build dynamo models of solar activity. The first SSA component offers evidence of an increasing long-term trend in sunspot numbers,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 modern grand maximum.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随着风暴流和风暴岩的新理论、新概念的不断引入,在分析沉积环境、沉积成矿作用时,不断提出了许多新思路,也不断地冲击和修正以往的传统认识,作者于1986年随同成都地矿所寒武系磷矿专题组对滇东一带包括昆阳梅树村、海口、鸣矣河、晋宁王家湾、二街、八街、安宁白登、江川清水沟、宜良大滴水、寻甸先锋等矿区的磷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下寒武统中谊村段及其相当的地层中发现了多层磷质风暴沉积物。本文拟概略介绍磷质风暴沉积物的标志、特征、剖面结构并初步探讨磷矿富集与风暴事件关系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3.
中国南方三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震地层学的不断发展,层序地层学脱胎而出,成为当今沉积学界研究沉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和海平面变化的有力途径。这一工作在国外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提交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近年来,由于有关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传入我国,从而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南方三叠系进行了沉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及与海平面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获得了一些尚未十分成熟的成果。草写此文,以期能引起同行们的兴趣和共同探讨层序地层学这一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34.
正常小儿颅内不同组织CT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小儿脑组织CT值国内尚我报告;作者选择10岁以内正常小儿子120例,分三人年龄组进行颅内不同脑组织CT值测定,并将小儿与成人的脑绰组织值CT比较,收结果看出;小儿灰质、白质及小脑CT值明显低于成人的,随年龄增长CT值递增;新生儿脑组织CT值明显低于儿童;儿童丘脑莫过基底节CT值近似成人。  相似文献   
35.
旨地探索研究地震预报而开展的北京地区地磁观测,在震磁前兆研究与地震预测试验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分析了1990-1995年北京及其西部地区的地磁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磁异常信息,预测了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监测与研究的区域。  相似文献   
36.
I.EnvironmeotaICharacterishcsofChangliCountyChangliCoLmtyislocatedinthenortheastermendoftheNorthChinaPlain,nexttoBohaiSeaontheeastandthesouthemendofYanshanMountainsontl1enortl1.Luani1emverWhichrunsthroughthecouotyforn1sthewestemandsouthemboundaryoftitiscoastalcounty.ThenorthempartofthecoUnyishillywithaverageheigltrrangingfrom5oto5Oom,andmostportionintheeastemandsouflempartislocatedonthealluvialplainofLuani1eandYirunarivers,inclilungfromnorthwesttosoutieastwiil1heighrangingfrom2to3m.Tl1…  相似文献   
37.
阿舍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  相似文献   
38.
内蒙红花沟金矿床同位素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红花沟金矿床主要岩类及金矿石的氧、氢、铅、钾-氩和铷锶同位素的测定,研究了该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成矿温度等矿床成因问题。认为成矿物质来自建平群变质岩,元古宙钾长花岗岩的成岩作用使金活化迁出而成矿。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并有部分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温度为250~350℃。  相似文献   
39.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式。长江源区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河谷地貌形态与水系格局,而且影响了河流阶地分布以及洪(冲)积扇的形态、结构。长江源地区主要水系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是沿新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40.
提出了基于曲率变化的畸变差检校方法。首先对影像上提取的直线进行二分,根据重新匹配出的直线可确定实际物方直线在影像上的投影因镜头畸变而产生弯曲的程度,以此可对镜头的畸变进行检校。但对于镜头畸变较大的情况二分直线无法检测出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因此,需要对所有共线的直线进行分组,由每组直线来确定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检校镜头畸变,从而消除其对影像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对镜头畸变进行检校,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