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非镜面反射声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学法和发射-接收法研究了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声波的非镜面反射声场.测量了入射角θi为16°-80°范围内的反射系数R,记录了θi在Rayleigh波临界角θc附近±4°范围内两束反射波的反射角、波束位移△、波形和频谱.实验发现:(1)在θc附近±4°范围内,观察到θi两束反射波A和B,其中波束B沿界面有波束位移△,实验测出△随θi增大而减小,并非在θic时最大.(2)反射角等于θi的波束的频谱很接近于入射波的频谱,反射角等于θc的波束的频谱相对于入射波有频谱的负偏移.(3)波束A的相位与发射换能器直达波的相位一致,波束B的相位与波束A相反  相似文献   
22.
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66,自引:14,他引:66  
利用公安部 1 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 ,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 ,从城市角度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的“拉力”要素发现 :流动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要素、投资要素相关显著 ,与社会发展要素、消费要素相关不显著 ;其次 ,运用 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 ,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中国流动人口分布存在着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东中西“3带、 5区”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3.
在设计高精度速率转台系统时,对PID控制与变阻尼控制作了对比研究,采用变阻尼控制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系统快速性的矛盾,并且给出的仿真结果实验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4.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7,他引:16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相似文献   
25.
以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云南数字乡村、Mapinfo公共数据为数据源,在C#开发环境下实现了精细到乡镇、公路、行政村、自然村的昆明市精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自主研发,解决了基层气象部门缺乏精细化GIS的难题。介绍了标准格式基数据的解析、成图过程及注意事项,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实现了天气雷达标准格式基数据在基层气象部门的业务应用。在业务应用过程中,发现了CC天气雷达标准格式早期基数据存在回波强度严重减弱的问题;昆明市精细化GIS与昆明天气雷达回波图的融合应用,可以精确定位雷达强回波区,对精细化气象服务具有指导作用,提高了强天气精细化预警能力、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6.
利用UDP组播通信、进程监控、文件监控、网络监控等技术,研发了CC天气雷达数据流传输业务台站级监控报警系统,较早、较好地实现了雷达扫描状态、数据流上行传输、标准格式基数据本地存储、基数据补传、软件运行和网络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短信报警。实践表明,软件运行较稳定,能对数据流传输业务进行有效监控,短信报警准确及时,报警阈值从6min缩短到40s,提升了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提高了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和数据传输质量,减轻了雷达台站业务人员的值守压力。  相似文献   
27.
基于TM图像的城市生态绿地格局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校正、增强、变换和相关性分析等预处理,实现了TM图像的信息提取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TM图像的遥感分析与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城市生态绿地格局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8.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对国道212线石阏子滑坡特征和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它并非是在洪积扇或泥石流基础上发育的滑坡,而是在区域性断裂带基础上,多次滑动形成的"立交桥"式特大型滑坡。研究结果为G212线石阏子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以及为拟建的兰州-重庆-海口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选线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9.
天津市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开采指标综合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地面沉降控制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特色。本文针对地下水超采是影响天津市地面沉降主要因素的现状,通过对多年地面沉降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的分析,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初步确定各乡镇2007年地下水开采指标或维持2005年实际开采水平,或选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应用地质系统科学理论,综合考虑2001~2005年各年度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动态,将天津市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作为一个回归分析单元。为了将各计算单元的预测结果具体到各乡镇地下水资源开采指标制定中,结合各乡镇地面沉降现状和地下水替换水源条件,并根据计算单元内各乡镇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超采程度、沉降敏感度以及地下水位超限程度等因素进行压采规模的综合分级。这一方法已得到我市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天文方位角测量原理,给出了实用的计算太阳视位置的方法;研究了在白天恒星无法应用的情况下,利用电子经纬仪测日进行快速天文定向及方位角测量,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及数据解算过程,并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