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7篇
  免费   2488篇
  国内免费   4199篇
测绘学   2281篇
大气科学   1462篇
地球物理   1710篇
地质学   7196篇
海洋学   1981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905篇
自然地理   1666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827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797篇
  2018年   635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771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954篇
  2012年   995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921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971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935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净输运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东海内陆架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Gao-Collins"粒度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内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类:细颗粒(>5Φ)和粗颗粒(<5Φ);细颗粒分布于研究区的大部分区域,而粗颗粒主要分布在闽江、瓯江等入海河流口门以及马祖等海岛附近;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等粒度参数对应性较好,总体特征为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也较低;粒径趋势分析显示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的运移模式总体为NE—WS方向运移,而研究区边缘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向左右两侧的偏移,南部闽江河口区沉积物由近岸向海方向辐射运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模式主要受控于流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72.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应用常规方法无法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进程。应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曲线、岩心、岩性及区域地质资料,对平北地区平湖组的岩相进行了精细解释,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平湖组发育潮汐控制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两种类型的沉积相,并以三角洲相内的储层发育,砂体连片性好,工区西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873.
L-精氨酸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添加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nei),测定其血淋巴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检测其对病原体的抗病力.结果显示: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NO含量,且变化趋势与NOS、AKP活性升高趋势相一致;中等剂量(质量分数为1%)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SOD和ACP活性,但高剂量(质量分数为1.5%)、低剂量(质量分数为0.5%)L-arg对血淋巴液中SOD(高剂量除外)和ACP活性影响不显著.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后,中剂量L-arg组(1%)对虾死亡率最低,高剂量(1.5%)、低剂量组(0.5%)次之,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各剂量L-arg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L-精氨酸可使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L-精氨酸含量过高对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反而不佳.  相似文献   
874.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手段,对海洋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 Garbary et Harpe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Ⅱ),胆甾醇(Ⅲ),植醇(Ⅳ)和4-羟基苯甲醛(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 mg/L浓度下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875.
通过组织切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这一过程包括精子入卵、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在受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观察过的受精卵都只发现一个精子形成原核,并最终与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由此判断牙鲆的受精方式是单精受精.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丰富海水鱼类的受精生物学基础研究资料,又可为生产中牙鲆染色体操作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6.
2006年1月~10月福建闽东大嵛山附近海域游泳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游泳动物有97种,其中鱼类51种(软骨鱼1种,硬骨鱼类50种),隶属于9目24科42属;甲壳类42种,隶属于2目15科20属;头足类4种,隶属于3目3科3属.暖水性种类为3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4.7%;暖温性鱼类18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5.3%,未出现冷温性和冷水性鱼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生物量尾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9.53kg/h和1 319 ind/h.生物量优势种和密度优势种分别为大黄鱼和中华管鞭虾.扫海面积法估算年平均现存资源量为57 370 ind/km^2和404.51kg/km^2.同时,本文对该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结构现状与历史调查数据作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多样性结构与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有严重衰退的现象,多样性结构与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并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7.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制作热带气旋预报路径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台风生成后在云场中移动的环境条件,引入一个环境作用于台风中心的热力梯度力方向,用该热力梯度力方向与当前台风的移动方向相结合,研究台风移动过程的变化规律,寻找一种简易可行的台风路径预报方法.经过多年实践,本文揭示出台风中心未来沿着当前移动方向与环境作用于台风中心的热力方向合成移动的基本规律:当前台风中心移向与前方晴空区中轴线相交时,台风沿着当前移向前进到与阻挡轴线相交点相距4个纬距的位置时便发生偏转,逐渐与阻挡轴线走向趋于一致;若当前台风中心距相交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4个纬距时,则从当前位置发生偏转.文中利用以上规律研制出台风移向变化方程和移动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878.
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shootsm^-2至941shoots 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879.
SZF型方位传感器方位定标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要介绍了SZF型方位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方位传感器在实验室内如何定标与测试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自差校正方案及实施方法,经过了大量的实际应用,该方法已经成为SZF型传感器的定标测试过程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80.
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声学技术在海洋仪器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波束测深系统就是声学技术应用的一个范例.多波束测量中有效条幅的覆盖宽度对于调查船只和单位都有重要的意义.在调查中,应尽可能提高有效条幅覆盖宽度.通过多波束系统测深所应用的两大理论(波束形成理论、声纳方程)着手,详细分析了影响多波束测量有效条幅覆盖宽度的船速、海况、发射阵列等因素,提出了提高多波束测量有效条幅覆盖宽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