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506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左汝强  李艺 《探矿工程》2017,44(8):1-12
1998年由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日本国家石油公司领导,在加拿大麦肯齐三角洲永冻带实施的Mallik 2L-38水合物研究井的项目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气候变暖和机械故障,水合物试采目标未能完成。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日本国家石油公司与其它8个国际合作机构于2002年回到Mallik,钻进了3L-38和4L-38两口观测井,以及5L-38生产试验井。在5L-38井中采取了水合物岩心(采取率90%)并进行物探测井等研究,实施了2次短时生产试验——运用MDT的降压法与热注入法的试验。运用热冲洗液循环的热注入法获得了470 m3的气体产量。此后, 2007—2008年又重返于1998年钻成的2L-38井,对其进行加深、扩孔、下套管等,用于实施水合物试采。2007年,在此试验井内储层射孔井段安置潛水泵,抽水降低水位以减小储层压力,在125 h的降压试验期间产生830 m3的气体。试验证明,即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降压法也是有效的。2008年在2L-38井68 d(139 h)的长时间试采过程中,持续产气2000~4000 m3/d,总共产量达13000 m3。此次试采数据表明,降压法对于水合物生产是一种正确可取的方法。2008年加拿大Mallik天然气水物试采项目的成功,是世界水合物研究和开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92.
左汝强  李艺 《探矿工程》2017,44(10):1-17
阿拉斯加北坡(ANS)永冻带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该地区是美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的特定目标之一。自1970’年代起,美国先后研发的PCB和PCS天然气水合物保压取心器应用于DSDP、ODP、IODP和ANS。第一口旨在研究阿拉斯加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冰1井于2004年初完成。该井虽然没有钻遇到水合物层位,但是许多新开发的技术,如北极钻井平台、移动式岩心实验室、智慧钻井等成功地获得了应用。艾尔伯特山1号研究井于2007年2月顺利地钻至914 m,全井取心率85%,并进行了测井和运用组合地层动态测量仪对井下压力测试,完成了全部预期研究目标。对“自然产生的”和由“油气钻采工业诱发的”与水合物相关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后者主要分为3类,即穿越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穿越天然气水合物深部油气开采及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生产。对天然气水合物,特别是运用CO2-CH4置换法开采水合物的理论和实验室的研究,在美国许多学术机构和大学有成效地进行了许多年。2012年5月,康菲公司与日本国家油气与金属公司(JOGMEC)以及美国能源部(DOE)合作,运用CO2-CH4置换法,圆满地完成了Ignik Sikumi #1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38天返排期间气体生产的30天内,累积生产甲烷气体约28317 m3 (100万scf)。该项试采工程结果表明,CO2-CH4置换法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993.
以XY-8型钻机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研发了既可以进行小口径深孔取心钻探,又可以进行大口径硬质合金钻进及水源钻井的DB30型多功能钻机,该钻机使用变频电机直接驱动,简化传动链,提高了传动效率,配套先进、成熟的电控技术,大大提高了钻机的自动化程度。简要介绍该钻机的技术方案、技术参数、结构设计、技术优势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邻近图理论针对北京道路网络数据并结合道路网络特征参数进行了试验分析,进而研究了北京道路网络特征。结果表明,相关邻近图能较好地反映北京道路网络特征,基于邻近图分析道路网络特征为道路网络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5.
左栋  张雨心 《测绘通报》2017,(6):125-128
近年来,实景影像地图逐渐走入百姓生活,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互联网地图位置服务,优势明显。但正是由于其展示街拍实景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则极易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的泄密事件。因此,对实景影像地图中存在的涉密风险,以及对可能出现的涉密敏感内容保持清醒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并针对各类涉密敏感内容的特点分别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在基于倾斜影像的城市场景重建过程中,由于获取影像时存在场景遮蔽和大视点变化的情况,建筑物立面等区域存在着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稀疏甚至空洞的情况,自动化重建难度大,难以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形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倾斜影像的城市场景隐式曲面重建方法:首先,以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为基础建立Delaunay四面体;然后,对Delaunay四面体进行约束图割,提取出可视化的三角面,进而更加精确地估计点云的法向信息;最终,结合Screened Poisson曲面重建,实现了城市场景的隐式曲面重建。通过多种隐式曲面重建方法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在西藏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0号勘探剖面开展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剖面、激电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等多种物探方法,了解多不杂斑岩铜金矿体引起的磁、电变化特征,证明该方法组合在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区找矿的有效性,为多龙矿集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选择了合适的物探方法组合。首先利用高精度磁测圈定斑岩体的范围,同时利用激电中梯扫面准确定位硫化物富集区域,结合地质、化探等资料在成矿有利地段利用激电测深来识别异常的空间展布形态,最后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获得剖面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综合多种手段判断是否为矿致异常,降低了地质找矿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8.
左涛  王俊  王秀霞 《海洋与湖沼》2017,48(2):327-335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2月和翌年1—2月冰期除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网采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莱州湾浮游桡足类胸刺水蚤(Centropages)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和生产力估算的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最为常见的胸刺水蚤是腹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和背针胸刺水蚤(C.dorsispinatus)。腹胸刺水蚤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该种5月丰度最高,月均丰度为435ind./m~3;背针胸刺水蚤主要出现夏、秋季(7—11月),该种9月丰度最高,月均丰度(76ind./m~3)明显低于腹胸刺水蚤相应值。成体中,两种胸刺水蚤的雌/雄比介于1—2。水温较高时,两种胸刺水蚤的桡足幼体和成体的前体长较小。腹胸刺水蚤密集区(100ind./m~3)主要分布于莱州湾湾口外东北侧,该水域水温多低于20°C;而背针胸刺水蚤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水温介于21—25°C的湾内西侧近岸水域。粗略估算得到腹胸刺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月均生物量值分别为471μg C/m~3和50μg C/m~3,日生产力分别为89μg C/(m~3·d)和15μg C/(m~3·d)。两种胸刺水蚤具有明显季节更替和丰度空间分布互补性。背针胸刺水蚤已取代了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瘦尾胸刺水蚤(C.tenuiremis),成为莱州湾夏、秋季主要的胸刺水蚤。  相似文献   
999.
左其亭 《干旱区地理》2017,40(5):925-932
人水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系统,众多因子时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也应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特性。当然,也不是被动的、随意的适应,需要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实现一定目标,正确运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因此,研究水资源适应性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笔者前期提出的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适应性利用方案制定的思路,即"确定--适应--评估--反馈--再确定"的循环路径;提出了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应用规则,包括遵循两大规律、符合四大原则、肩负三大任务、具有四大功能,是判断如何应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依据;对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展望;最后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例介绍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水资源适应性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判别标准及量化方法、定量测度及评估方法、优化配置模型、规划方法、预警评价与综合调控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奠定基础和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铜陵地区是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集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床与晚中生代 (燕山晚期) 岩浆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以往研究认为,铜陵地区侵入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集中于147~135 Ma区间, 结合最新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发现,铜陵地区还存在部分锆石U-Pb年龄介于132~124 Ma间的侵入岩。因此,将铜陵地 区晚中生代侵入岩划分为早、晚两期,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文章系统对比和研究了铜 陵地区早、晚两期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产状、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长 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宁芜地区和庐枞地区火山-侵入岩,认为铜陵地区晚中生代早晚两期侵入岩分别形成于陆内 挤压-伸展过渡和伸展的构造应力背景之下,晚期侵入岩是早期岩浆房中的岩浆再次侵位和深部地壳进一步熔融岩浆侵位 形成的,与之相应的成矿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