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了河南省气象短信运营平台的特点、结构和各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2.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着大量两个变量场之间的相关问题,本文利用场相关理论分析了四川6~8月降水场与16个环流指数的相关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1~5月的环流因子中,亚洲经向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是影响四川汛期降水的最显著因子2)1~5月环流指数对四川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是东西振荡分布3)四川主汛期降水变化的敏感点在康定、雅安和广元、内江4)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明显,汛期川西北产生多雨, 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伸,则汛期川南多雨6)亚洲经向环流对四川降水的影响主要是一致性分布,而且在相关性上主要是正相关7)前期(1~5月)环流指数与夏季降水场的相关关系中,4月和5月的典型变量时间序列存在11年的周期,其余都无周期.  相似文献   
113.
利用T213 1°×1°和欧洲中心实时资料,对2007年4月l~3日四川盆地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以东为宽广深厚的低压带,地面上巴湖附近为冷高压,此冷高压在500 hPa脊前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东移南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且低空急流也对降温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从极限平衡理论角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垫层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桩顶垫层厚度、垫层材料内摩擦角等参数对桩土应力分担的控制公式,推导出在已知表面应力情况下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土沉降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桩土应力比的迭代计算方法。编制程序实现对算例的计算,总结分析计算结果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15.
Considerable debate on whether and how the Sulu Orogenic Belt extends eastward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remained over the past decade. New results reported here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an eclogite and retrograded eclogite-bearing complex (Hongseong Complex) is discovered in South Korea, in which the eclogite occurs as lenses in circa  810–820 Ma granitic gneiss. SHRIMP zircon dating of the eclogite yields  230 Ma for the metamorphic age and  880 Ma for the protolith age; (2) The basement of the Rangnim, Gyeonggi and Yeongnam massifs have affinities to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However the Gyeonggi Massif encloses a minor amount of large or small slabs of the Hongseong Complex that are similar to the rocks of the Sulu Belt. (3) Two main Paleozoic basins within the Rangnim and Gyeonggi massifs have a similar Paleozoic tectono-stratigraphy to the NCB. (4) The Imjingang and Ogcheon belts do not exhibit any meta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Based on these facts, we propose a crustal-detachment and thrust model and suggest that the collision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YB) and NCB (Sino–Korea Craton) is preserved along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lower part of the UHP metamorphosed lithosphere of the YB was subducted under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not uplifted to the surface. The lower crust of the YB (the Hongseong Complex) was detached from the subducted lithosphere and thrust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nserted into the basement rocks of the Gyeonggi Massif. The upper crust of the YB possibly was detached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overthrusted along the Honam and Chugaryong shear zones. The Imjingang and Ogcheon belts possibly represent the detached upper crust of YB and their present occurrences are controlled by a Mesozoic strike–slip shear structure. All these detached lower and upper crustal slabs were strongly deform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tectonic event leading to their present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16.
117.
“2007.4.1”四川盆地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2131°×1°和欧洲中心实时资料,对2007年4月1~3日四川盆地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以东为宽广深厚的低压带,地面上巴湖附近为冷高压,此冷高压在500hPa脊前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东移南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且低空急流也对降温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GIS基础地理数据质量检查及其监控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IS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基础地理数据质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对GIS基础地理数据的质量从检查内容、误差源、检查方法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以数字线化图为例对软件监控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9.
辽东半岛南部早古生代地层发育,其中馒头组—冶里组的沉积过程,具有完整的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堆积特点。从层序划分、沉积环境演化、古气候变迁等方面分析,馒头组—冶里组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碳酸盐岩台地的发展过程,可划分出准备阶段(形成碎屑岩垫板)、生长—发育阶段(形成碳酸盐岩缓坡)及衰亡阶段(发育白云岩盖层)。  相似文献   
120.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1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C.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不同成因的高压麻粒岩都被卷入了与碰撞构造直接相关的桑干构造带,经历共同的构造抬升过程.桑干构造带可以认为是构造缝合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