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永登5.8级地震和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S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和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剪切波分裂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NW向,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S波分裂方向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对于天祝-古浪5.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02.
陕西省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埋深2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5624.88亿m3。通过对五大煤田煤储层展布、煤层气含量、煤层渗透率、煤变质特征、煤的吸附性能等条件的综合分析以及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认为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储层条件比较优越,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为渭北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可作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靶区。   相似文献   
103.
高煤级煤的煤层气开发潜力——以沁水煤田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研究山西省沁水煤田的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特征,结合煤层气开发试验结果,对无烟煤等高煤级煤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烟煤等高煤级煤只要煤储层特征参数组合匹配良好,尤其是在较简单的构造条件下,煤体结构完整,煤中裂隙网络较发育且保存较好,煤储层渗透率较高,煤层气资源开发就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下五河岩群物性参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勘探前提,物性参数特征是物探方法选择及综合解释的重要依据。《安徽省重要矿集区物性参数集成》系统收集以往物性成果,从测试方法、测试精度、统计方法、岩(矿)石代表性、地质定名的准确性、空间分布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物性参数参与加权统计,对下五河岩群密度、磁化率、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电阻率、极化率进行补测和集成。以"地质单元"为主线,按五河地区、凤阳地区、李楼地区、怀远地区分别统计五河岩群物性参数,且对不同地区相同岩性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地质背景的下五河岩群物性差异,探讨物质成分变化与物性参数变化关系,总结下五河岩群物性变化规律,描述物性特征与区域物探异常关系,并对"地质单元"进行加权统计,为该区地质科研、以往资料综合认识、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5.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利用 1994— 1996年在藏北高原五道梁所观测得到的地面能量收支资料 ,结合同期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北部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变化与高原西部相似 ,而与高原主体东半部的变化相反 ;冬季前期 11月的地面积雪过程对决定整个冬季地面加热场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原冬季地面热状况的异常 ,引起夏季加热场的异常 ,这可能是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之一 ,从而影响我国的气候环境 ,因此对高原地面加热场的监测可以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本文通过系统地评析国外不同学术派系对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动力机制及管理政策的研究进展 ,指出其研究重点已从归纳空间演替模式深化到探究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决策过程与动力机制 ,从崇尚土地市场的自由运作转向对其进行精明管理。  相似文献   
107.
The 1.5 m telescope GREGOR opens a new window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olar small‐scale magnetism. The first light instrumentation includes the Gregor Fabry Pérot Interferometer (GFPI), a filter spectro‐polarimeter for the visible wavelength range, the GRating Infrared Spectro‐polarimeter (GRIS) and the Broad‐Band Imager (BBI).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first two instruments has already been demonstrated at the Vacuum Tower Telescope. GREGOR is Europe’s largest solar telescope and number 3 in the world. Its all‐reflective Gregory design provides a large wavelength coverage from the near UV up to at least 5 microns. The field of view has a diameter of 150″. GREGOR is equipped with a high‐order adaptive optics system, with a subaperture size of 10 cm, and a deformable mirror with 256 actuators. The science goals are focused on, but not limited to, solar magnetism. GREGOR allows us to measure the emerge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magnetic flux at the solar surface at spatial scales well below 100 km. Thanks to its spectro‐polarimetric capabilities, GREGOR will measu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lasma flows, different kinds of waves, and the magnetic field. This will fost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that heat the chromosphere and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solar atmosphere. Observations of the surface magnetic field at very small spatial scales will shed light 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olar brightness (© 2012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108.
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oad‐Band Imager (BBI) of GREGOR are described. BBI covers the visible spectral range with two cameras simultaneously for a large field and with critical sampling at 390 nm, and it includes a mode for observing the pupil in a Foucault configuration. Samples of first‐light observations are shown (© 2012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电子地图和pdf格式文档的基本概念,并对应用Pdf格式开发电子地图集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电子地图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0.
分析结果发现:2004年河南北中部出现的冷冬年气候特点是寒冷时间长,日平均气温低,逐日气温日较差较小,极端低温出现少;历史上冷冬出现的气候演变有连续性,一般≥4年;2004年冬季(12月~翌年2月)亚洲中高纬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北高南低,西风带纬向环流占优势,咸海到巴尔喀什湖间较长时间维持冷低中心,是造成当年冬季寒冷的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