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柴达木盆地主要景观类型为干盐湖和盐渍地,为了解区内各类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景观类型变化转移矩阵及变化趋势,分别选取了2000年、2010年、2020年作为3个关键研究时段,以Landsat TM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水体指数法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七类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对近20a察尔汗盐湖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察尔汗湖区的工矿用地面积、盐田面积、人工湿地(水库)面积在2000~2020年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而盐湖和干盐湖的面积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年以后,人工湿地(水库)的面积逐年增长达到了218.88 km2,在以盐滩戈壁为主的原生环境比较恶劣的盐湖区内,这片新生水域为当地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生境场所。  相似文献   
92.
以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13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元素异常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高温元素异常组合分布在研究区西侧,而低温元素异常组合出现在研究区东侧。在以分形为主要手段确定异常下限后,认为在研究区东部,与中低温元素伴生的Au矿床找矿潜力较大。结合地质、物探以及已知矿点的信息,圈定多元素异常34处,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3.
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地震波在低降速带为垂直入射、垂直反射,即地表同一位置,静校正量只与低降速带的厚度、速度和充填速度有关,而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无关.这一假设是为了计算表层的延迟时而对表层模型的近似.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精细,以往的构造勘探逐步转向岩性勘探,叠加剖面地震响应的地质特征是正确岩性反演结果的基础.因此叠加过程中如何减小对振幅、频率、波形的影响,处理中如何保护好岩性信息是实现勘探转型的关键.本文通过模型道的约束,利用相关方法,消除了地表非一致性引起的剩余时差,使反射相位同相性增强,减少了叠加过程对地震高频成份的损失及对地震波形的改变,有利于地震属性的反演和AVO油气检测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中部温泉盆地西缘的晚新生代正断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中部的温泉盆地西侧发育了1条倾向东的强烈活动的近SN正断层——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它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区自晚新生代以来发生近EW向伸展变形的产物。晚新生代以来,该断裂上的最大垂直错动量不会<21km,错动中生代褶皱地层所暗示的最大垂直位移量为(60±22)km。第四纪期间,该断裂发生了多期活动,形成了山前的多套断层三角面和多级断层陡坎地貌。根据断裂垂直错动晚第四纪期间不同时代的地层和地貌体所形成的断层崖高度估算,其晚第四纪以来的最大活动速率不超过12mm/a,平均活动速率为045mm/a。初步的探槽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沿该断裂至少发生了3次震级不同的古地震事件。综合该断裂的全新世活动特点推断,它是在未来具有较大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一条重要控震断裂  相似文献   
95.
A new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labelled GSB 04‐3258‐2015, for use as a 143Nd/144Nd isotope ratio reference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vided the certification for this reference material.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eference 143Nd/144Nd isotope ratio and supporting production and certification procedures. The reference value was determined by 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eleven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using MC‐TIMS or MC‐ICP‐MS. The calibration of mass fractionation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exponential law, and the 143Nd/144Nd isotope ratios were normalised to the 146Nd/144Nd isotope ratio value of 0.7219. Isobaric interference of 144Sm on 144Nd was corrected using an interference‐free 147Sm/149Sm isotope ratio value for mass fractionation. GSB 04‐3258‐2015 shows sufficient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for use as an international isotopic reference material. The certified value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unweighted means of the results submitted by the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The 143Nd/144Nd isotope ratio value for GSB 04‐3258‐2015 is 0.512438, with a combined expanded uncertainty (= 2) of 5 × 10?6. Reference material GSB 04‐3258‐2015 is available upon request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nd may be used for accurate interlaboratory calibration of Nd isotope analysis.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广利河口拦门沙运动参数的测试及3种下水力插板上波浪力的试验研究,定量给出了泥沙初动、中动、普动、扬动变化曲线,准确绘制了水力插板波压力分布图,为广利河口拦门沙治理和航道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根据对陕西省留坝县因汶川“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以及与地震前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特点。留坝县“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根据崩塌体母体所在位置,可将其划分为山巅型和山腰型,两者崩塌母体所处的地形有明显差别,运动距离、方式及危害也有明显的不同。作者结合留坝县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得到关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防治等方而的一些启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在二维应力状态下土体地震动偏应力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作用在土体中产生的动偏应力包括动水平剪应力τvh 和动正应力差[σp - σh] /2 。本文讨论了这两种动偏应力分量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在现有的海浪要素统计分布的理论框架下具体地推导了二维海浪波良与波长的联合统计分布,波长统计分布以及波陡的统计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上特征波陡的定义及期 承风要素的变化规律做了较为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0.
近50a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82,自引:17,他引:65  
王根绪  程国栋 《中国沙漠》1998,18(3):233-238
利用详实资料,对比分析了4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时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出山径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本世纪40年代以来,流域中游地区地表水利用量增加了19倍,灌溉绿洲扩大了89.5%,使流域33条支流相继断流,干流下游水量减少了51%,终端湖泊干涸,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在全流域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自1949年以来增加了4%~11%。人类对流域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