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中朝与扬子板块的鉴别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质论评》2001,47(1):57-63
本文强调了要从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综合运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资料来对比及鉴别不同板块的特征。综合运用结晶基底的形成时间,某些元素的含量、某些元素的比值,铅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地幔包体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特征,中元古界是变质的还是沉积的,晋宁事件的存在与否,震旦纪冰碛层的特征,早寒武纪含磷岩系与黑色页岩系的存在与否,400Ma前后的沉积间断,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发育特征,板块运移距离的大小,岩石圈的厚度,平均P波速度与剪切波速度的差异、壳内低阻层的存在与否等特征就可鉴别中朝与扬子板块。认识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弄清东亚地区其他小地块(如朝鲜半岛南部地块,Hida地块,柴达木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等)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82.
对于 ODP提供的深海钻探 5 73B孔始新统顶部 -渐新统底部的地质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和微玻璃陨石的挑选等 ,结合附近区域的其它地质资料 ,探讨了东太平洋中部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始新世末期东太平洋地区多种海洋微体古生物灭绝、大面积微玻璃陨石 (或微球粒陨石 )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异常等 ,说明该时期有明显的突变性地质事件发生 ,很可能是由于陨击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83.
万天丰  翟淑芬 《地学前缘》2002,9(2):336-336
寒武系底界 ,即古生代与元古代的分界 ,发生在距今5 43Ma左右 ,即两个银河年以前 ,是一条特别令人关注的界线。自寒武纪开始 ,生物化石大量涌现 ,形成了被不少学者称之为生命大爆发的重要现象。笔者最近在湘西、贵州和云南的 6条寒武系底界 (本文所指的寒武系底界均为国际上所建议的B点 )剖面上进行工作。通过精细的采样 ,在贵州台江县以东 4km左右方隆村西的采石场上 ,采集到了黄绿色的、厚度不及 1cm的界线粘土。用此样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认真观察 ,发现了 5颗微玻璃球体。寒武系以下的震旦系为灯影组白云质灰岩 ,在电镜下可观…  相似文献   
84.
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  万天丰 《吉林地质》1995,14(3):55-59,16
作者将本区的构造演化划分成三个阶段,即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海西-印支期应力作用以近SN向挤压为主,成矿作用为Pb-Zn-Cu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燕山期应力作用以NW-SE向挤压为主,成矿作用为Pb-Zn-Ag为主,平均差应力值120.5MPa;四川期应力作用呈NNE-SSW向,成矿作用以Ag-Au为主,平均差应力值101.4MPa。  相似文献   
85.
中国东南六省元古代—侏罗纪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天丰 《地球科学》1989,14(1):45-50
  相似文献   
86.
中国第四纪的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早、中更新世之间(0.73MaB.P.)我国存在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由此第四纪便分属两个构造期:喜马拉雅期(23.3—0.73MaB.P.)和新构造期(0.73Ma以来)。在这两个时期内,具有截然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不同的形成机制、不同的构造变形方式、方向、不同的扩张或缩短速度、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火山喷发带,并且也造成完全不同的构造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87.
张节理是一种常见的小构造现象,在很多教科书与论文中都有论述。众所周知,张节理与最小主压应力方向(σ_1)相垂直,而与最大主压应力、中间主压力方向平行。按说这在确定构造应力方向时是很有用处的。然而由于不少张节理产状不稳定,有时甚至很乱,有些张节理明显地是剪切带中所派生的,因而用张节理来进行构造应力分析就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88.
崔召花岗岩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侵位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入岩体的磁组构形成于岩浆运移侵位、固化的过程中,必然保留了岩体的构造侵位过程的信息.以玲珑复式花岗岩岩基南部的崔召岩体为例,对岩体磁组构的详细研究,可以揭示岩浆运移,就位和变形等一系列特征.崔召岩体的磁线理不发育,反映岩体侵位速度慢,岩体边部磁面理比内部发育,并且岩体边缘磁各向异性度P值明显大于岩体内部,磁线理倾角小,反映岩体侵位过程中侧向挤压作用比较强烈,具有类似于气球膨胀作用的侵位机制.并且此磁组构特征再没有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华南晚元古代—三叠纪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天丰  朱鸿 《现代地质》1990,4(2):65-74
本文研究了华南3个板块(扬子、南华与湘桂)和保山、临沧地体自晚元古代到三叠纪的5次重要构造事件的沉积古地理与形变特征、主应力方向以及相关的变质与岩浆活动特征。晋宁事件,华南各板块已联成一体,当时在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一系列轴向东西的同斜褶皱。元古代末期一古生代早期发生明显的张裂,使各板块分离。早古生代晚期(晚加里东事件),南华与湘桂板块发生褶皱,前者受到近东西向的挤压,后者则受到近南北向挤压,它们当时与扬子板块有相当的距离,杨子板块与中朝板块内未发生褶皱变形。海西事件以扬子板块边部的明显张裂作用为特征。印支事件早期(早三叠世)。保山地体向东俯冲,与扬子板块拼合,尔后,在中三叠世末期,使南华、湘桂板块向北位移与扬子板块拼合,在晚三叠世末期,中朝板块才与扬子板块拼合起来,形成大别山两侧的逆掩断裂系与淮阳弧形构造系。印支事件使华南各板块重新拼合,为该区构造格架基本定型的时期。  相似文献   
90.
中朝与扬子板的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质论评》2001,47(1):57-63
本文强调了要从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综合运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资料来对比及鉴别不同板块的特征。综合运用结晶基底的形成时间,某些元素的含量、某些元素的比值,铅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地幔包体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特征,古地古界是变质的还是沉积的,晋宁事件的存在与否,震旦纪冰碛层的特征,早寒武纪含磷岩系与黑色页岩系的存在与否,400Ma前后的沉积间断,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发育特征,板块运移距离的大小,岩石圈的厚度,平均P波速度与剪切波速度的差异、壳内低阻层的存在与否等特征就可鉴别中朝与扬子板块。认识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弄清东亚地区其他小地块(如朝鲜半岛南部地块,Hida地块,柴达木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等)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