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2.
海风锋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设计1988/89年夏季,轻型飞机携带着良好的仪器装备,在南澳大利亚Coorong海岸地区进行了几次飞机观测以研究海风锋.假定尺度大于1km的海风的特点主要随垂直海岸线的方向上的距离而变化,所以每次飞行的航线都垂直于海岸线.虽然有些任务的航线较长,但在任务sb5期间穿过锋区时只决定飞行三组较短的航线(~12km);由于每组飞行时间较短,所以资料无需作时间趋势  相似文献   
123.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在解放前是个空白点。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才大踏步地前进。五十年代的主要成就是,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六十年代则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上空的天气系统。七十年代最大的特点是,在原来孤立的、分散的、以及打“外围战”的基础上,发展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协作,深入高原腹地打“实地战”。1972年成立了青藏高原科研协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了实地考察和拉萨会战,加速了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仅几年时间,先后提出了200多篇论文和报告。现将近几年来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主要成果及其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4.
青藏高原的天气气候曾是气象学上的一个“谜”。多年来有很多人都企图揭开这个“谜”。解放后,为了促进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很多同志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工作,为我国高原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为我们提供了搞好高原气象科研工作的良好条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搜集1971年以后我国有关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较完整的书目。近年来,零散的油  相似文献   
125.
基线网观测的最适当权分配问题,理论方面的阐述在测绘书籍和专题的论文已散见不鲜,现在只把具体处理办法介绍一下以供大家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6.
青藏高原上空云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福康  陆龙骅  张清芬 《气象》1985,11(11):11-14
根据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青藏高原上6个热源观测站的云量和云状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上空的云,特别是对流云的月际变化、日变化、地理分布与青藏高原雨季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7.
By using the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medium-range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subtropical region in China during June-August, 1966-1981 is studied. The quasi-two and quasi-one week oscillations are the two major oscillations generally existing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and their intensities have obvious quasi-triennial variation period. These medium range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uth Asian high, and in some degree to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quasi-two week oscillation is probably a display of the inherent oscill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itself, and the quasi-one week oscillation is probably that of the forced oscillation from westerly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128.
一、引言驱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特别是赤道和极地之间净辐射梯度。由于以前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对一个个天气过程或变化的天气特征来说,辐射过程通常是不重要的,所以,至今有关辐射过程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以考虑平均经向廓线为主,也就是说主要从气候学角度来讨论大气中的辐射平衡过程。这也可能与当时的观测条件有关,地面  相似文献   
129.
从六十年代发现了赤道平流层下部行星尺度波以来,对热带波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迄今已清楚地从平流层资料中分析出两种原型赤道波——Rossby-重力混合波和Kelvin波。早期的赤道波理论模式没有提供什么线索说明,大气赤道波生成的物理机制和以某种波占优势的物理机制。然而,现在我们已有热带波能量循环的一些观测证据。Yanai和Hayashi利用互谱分析方法,指出实测的Rossby-重力混合波是与对流层顶上波能向上通量相联系的,平流层赤道波的源地在对流层内。Nitta指出,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波的涡动动能主要是由涡动有效位能转换来的,后者是由对流层上部凝结潜热释放所产生的。但是,  相似文献   
130.
根据GFDL的FGGE观测资料的分析,给出了FGGE整年的大气环流谱能量学。能量变量的年变化很大,南北半球季节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别。并研究了500和100hPa上瞬变波的时间谱。在气旋尺度扰动中,差不多整个斜压转换是由瞬变波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