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2006—2015年6—8月章丘探空站逐日探空资料,计算了K指数、抬升指数、对流稳定度指数等6个环境参数,探讨了单个环境参数和多个环境参数组合与闪电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单个环境参数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可作为闪电活动预报的指标,且较强的闪电活动更容易由大气的不稳定状态来预报; 2)多个环境参数的组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闪电活动的特征,闪电出现的概率随着达到大气不稳定临界值物理量参数个数的增多而增大,预报效果比单个参数更好; 3)应用事件概率回归方法建立了闪电概率潜势预报方程,方程通过了α=0. 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通过检验和评估,闪电概率预报的TS评分达到78%,该方法的建立为闪电潜势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传统测线网平差法在测区检查线数据缺失或测线网不规则布设时,测线系统差难以调整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海洋磁力测量资料调差方法,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功能,从低频真实磁异常信息中分离出相对高频的测线系统差,并讨论了小波分解阶数的选择对调差效果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当二维小波分解阶数为1,一维分解阶数为4时,调差效果最好,分离出的测线系统差与仿真误差差值的均方差仅为0.29nT,均值仅为-0.35nT,验证了小波多尺度分析法用于海洋磁力测量数据调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土壤中Ca,Cd,Hg,Mg,F等元素显著高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Mo,Pb,Cu,Co等元素则低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其中土壤Mo含量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质地是决定区内土壤N,K,Mg等元素含量的关键;由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含量普遍较高,TOC空间分布与N密切相关。城镇及工业区土壤中Hg和Pb的积累趋势明显。元素分级结果显示,区内土壤K和有机质比较丰富;N,P和有机质缺乏区占比分别为23.82%,15.39%和6.47%。微量元素中Ca,Mg,S,Cl等元素较为丰富;而Mo,Si,Se,Co,Zn,Cu,Fe,Mn等元素的缺乏状况最突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分等结果显示,全区大部分土地质量优良,区内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但有害元素含量偏高,西北部地区肥力较差导致土地质量等级偏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之局部土壤盐分偏高,对粮食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但Hg和Pb污染位置与城镇及工业区分布明显存在一定关系,高值区多呈点状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带,说明工业或生活排放对区内土壤中Hg,Pb的积累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4.
自2003年开始,历时15余年,在山东省开展了深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查明了全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深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1点/4 km~2,16 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分析测试Ag,As,Au,B等54项指标;统计并研究了这些指标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确定了山东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山东省基础地质研究及地质找矿与区划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火山岩气藏已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接替领域.针对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内幕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地震反射频率低、波阻抗特征叠置严重的特点,重点开展了火山岩体解剖及内幕机构刻画、有利相带识别、储层综合预测与评价工作.形成了由源控、到体控、到相控的"三位一体"火山岩精细描述技术和基于相控反演的火山岩储层定量预测与评价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适应于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参数变化大的特点,并在该气田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GB/T 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020)(以下简称“2020版烈度表”)自2021年2月1起施行, 5月21日云南省漾濞6.4级地震首次采用2020版烈度表进行烈度评定。本文通过计算地震平均震害指数,对比GB/T 17742-2008《地震烈度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09)(以下简称“2008版烈度表”)和2020版烈度表的烈度评定指标,分析2020版烈度表的变化改进,讨论2020版烈度表在地震烈度评定中的应用实效。结果表明,2020版烈度表房屋结构分类更精细,在此次漾濞地震中更好满足实际需求,评定结果更加科学反映真实破坏。  相似文献   
107.
泸西岩溶断陷盆地西南部既比村一带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岩溶极为发育,且极不均匀,地表以溶隙、溶沟为主,溶蚀残丘发育,局部发育溶井,出露有既比村大泉。通过开展1∶1万水文地质调查,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剖面快速扫面,结合激电测深确定井位,实施的示范孔SK1、SK2钻孔,两个钻孔相距48 m,再进行跨孔CT成像探测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孔CT成像结果与实际钻探成果解译相差不大,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解译出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赋水状态特征。采用常规的物探方法仅能推测竖直方向的地质情况,不利于查清横向连续发育的破碎带和溶洞空间分布。跨孔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与钻探相结合,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根据在地下空间中不同发射角度的电磁波能量衰减值,利用反演算法得出地下介质的吸收系数空间分布,重建钻孔之间剖面的吸收系数二维图像,不同的吸收系数判断岩溶发育情况及地下水富水性。跨孔电磁波CT探测在岩溶断陷盆地探测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为更好地布置钻孔找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8.
狼山构造带是华北地台北缘巨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韧性剪切带是狼山构造带内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是地壳深层次构造的反映.对狼山Ⅱ号韧性剪切带西南缘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探讨不同变形强度的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成分变异规律.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相比较,变形强度不同的硅质条带状灰岩存在着差异变化.变形岩石中常量元素仅CaO为带出组分,其他均为带入组分;微量元素中富集Rr、Sr、Ba、Pb、Ti、Cr、Cu、Nb、Ta、Zr、Hf元素,Ni元素相对亏损.变形的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基本一致,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斜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济阳县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该区受成土母质来源、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元素全量、有效量及有效度表现为:低平洼地土壤中K,P,N,Se,Mn,Fe,Zn,Cu和Mo全量较高,P,N,Se和Cu有效量较高,显示为低平洼地为黏质成分的沉积成因特点;而决口扇形地区土壤Cu,Mo,N,Zn,B有效量和全量均偏低。富含有机质,且pH相对较低的潮土中Se,Cu,Mo和B等元素有效度较高,贫有机质、pH相对较高的草甸风沙土中N,Fe,Cu,Mo,B和S等元素有效量较低,但K有效量和有效度均较高。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K,P,N,S和Cu等元素全量与有效量间具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全量是有效量的重要影响控制因素;有机质含量与K,P,Zn,Cu和B有效度间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较高有利于土壤元素活化;Fe,P,S,Zn,B和Cu有效度与pH值为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酸性增强会增加这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平阴县浅层地下水调查采样密度为1点/16km2,分析测试27项指标的含量变化规律后,认为调查区浅层地下水中除K,Mn,NO-2等指标含量变化较大,局部富集外,其他指标含量变化小,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较均匀.选择As,Ba,Be,Cd,Co,Cu,Fe,Hg,Mn,Mo,Ni,Pb,Se,Zn,F-,Cl-,Cr6+,NO-2,COD,pH等20项指标,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单因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较好级以上者达88.4%,而较差级仅占11.6%,无极差级分布,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