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的乘积。  相似文献   
172.
基于格网的坐标转换,其过程可分为建立格网和格网内插两部分。建立格网过程中生成的格网文件是格网内插的前提,为了使格网文件便于解释和应用,需要制订合理的格网文件格式。目前,有NADCON和NTv2两种格式可供参考。通过这两种格式的比较分析,认为NTv2格式更优,并将其作为参考,研究了面向CGCS2000的格网坐标转换中所使用的格网文件的具体格式,并以1954北京坐标系(BJS54)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为例,提供了设计样本。  相似文献   
173.
通过对油藏相渗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达西定律理论,建立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再通过油藏确定的单井经济极限采油量和油藏极限生产压差求出极限采油指数,从而得到极限含水率;最后以最终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储层退汞效率计算出采收率。并以低渗透油藏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与适用性,说明该方法对油田开发中确定低渗油藏采收率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4.
基于SOA总线式架构的统一空间数据库前端采编技术提出了分布、异构空间数据库的统一前端采编一种解决方案,重点介绍基于SOA总线式架构的统一空间数据库前端采编技术的框架、总线接口、服务组件等整体的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5.
上组煤采空区对于下组煤的成像和安全回采有着重要影响,有必要研究矿区上组煤采空区精准成像技术.对于实际采空区及其下组煤的地震响应特征预测来说,建立和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的正演模型是基础.根据搜集到的研究矿区钻孔测井资料,获取建模所需的等效地层物性参数、采空区垮落带等效模量、裂隙带等效模量等数据,建立与研究矿区地质情况比较接...  相似文献   
176.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19个新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在1994年至1996年1月期间,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对其中16个进行光谱证认,发现了7个新的X选BLLac天体及一个类星体,类星体的红移值为:z=0.331±0.0015.  相似文献   
177.
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中青藏高原西部新增3个探空站(狮泉河、申扎、改则)的探空资料,基于中尺度数值(WRF)模式和GSI同化系统,选取2015年夏季南疆两次不同类型(南亚高压双体型和单体型)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同化敏感试验,以初步评估新增3个站探空资料同化对南疆夏季降水预报的影响。从初始场物理量的增量场来看,同化高原3个站探空资料对两次过程的初始场均有一定改进,对南亚双体型过程的改进较显著,这可能与其偏南气流及上下游效应较强有关。中、高层物理量的增量中心均出现在高原中、西部,分别对应申扎和狮泉河两站,并向周边地区逐渐减小,南疆地区表现为弱的正或负增量。虽然高原探空资料均在600 h Pa以上,通过动力调整对低层物理量也有一定影响。同化后低层的散度和湿度增量中心出现在高原西南侧,南疆地区变化较小。随着模式时间积分,各高度上的物理量和降水影响系统调整效果逐渐显著,总体使得200 h Pa副热带长波槽有所加深、南疆上空的偏南急流得到加强,500 h Pa低值系统强度有所减弱,850 h Pa的散度和湿度在南疆地区均有显著调整,但低层散度和湿度在南疆西部强降水中心调整相对较小。从降水预报结果来看,同化高原3个站探空资料后,对两次过程的小量级降水评分显著提高,即对降水落区预报能力有所提高;但对强降水中心结果影响不大,即对局地性强降水的预报能力仍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78.
耦合适应力的福州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发生区域不断增加,高温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复合人地系统的脆弱性。适应是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行动,耦合适应力因素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以中国代表性高温城市福州为例,利用专家评估、AHP法、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重构耦合适应力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福州市高温脆弱性和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热点地区和尺度间依赖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福州市高温脆弱性。结果表明:① 年龄、住房面积、外出纳凉频率、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程度和政府缓解高温力度等6个指标对福州市居民高温适应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②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暴露性和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高温脆弱性呈现“半包围式”的“外高内低”的空间特征;③ 在城市区域高温暴露性和易损性相同的背景下,从个体人到社区和城市层面的主动适应高温的能力,将显著改变城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以期推动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并为福州市及同类型高温城市的高温脆弱性评估、调控和适应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9.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