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重点围绕登陆热带气旋(LTC)降水预报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针对LTC降水有三类预报技术:动力模式、统计方法和动力-统计结合的预报方法。以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式为代表的预报技术对LTC降水的预报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改进NWP模式预报误差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发展NWP模式;二是发展动力-统计结合的方法。分析表明,动力-统计相似预报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技术;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开展LTC降水动力-统计相似预报研究,探索减小数值模式LTC降水预报误差的有效方法,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2.
赵珊珊  高歌  任福民  刘秋锋  孙家民 《气象》2008,34(3):100-105
采用热带气旋降水的客观分离方法和实时的热带气旋路径、强度以及同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热带气旋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热带气旋实时资料接收,热带气旋降水客观分离,热带气旋降水资源评估和对社会经济影响估算以及图形显示等功能.通过降水客观分离方法技术的引入和业务系统的自动化实现,大大提高了对热带气旋影响评估的时效和能力.  相似文献   
23.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1997—2006年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逐日卫星降水资料、上海台风研究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近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整个西北太平洋区域多年平均TC(tropical cyclone)降水为175 mm,TC降水占总降水的比率为12%。年均TC降水场有两个极大值区域,分别位于菲律宾北部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纬带平均的经向分布显示,总降水呈双峰分布,主、次峰值分别出现在6°N和35°N;而TC降水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6°N。10年中TC降水以2004年最强;El Ni?o年TC降水在135°E以东偏多,而在南海中部和菲律宾至台湾等地区偏少;La Ni?a年TC降水在南海地区偏多,在菲律宾以东地区则显著偏少。  相似文献   
24.
Based on China's observational data in 1951-1990,after minimizing the possible biasescaused by station reloca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rendsfor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rends ofmaximum temperatures are in the areas west to 95°E,and north to the Huanghe(Yellow)River,while decreasing trends exist in eastern China south to the Yellow River.Minimum temperaturesare generally increasing throughout China,with dominant warming trends at the higher latitudes.This resulted in very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s i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s.The periodic cycles are consistent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butasymmetric trends are very obvious.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inimum(nighttime)temperaturesreflects the evidence of enhancement of greenhouse effect.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hangesof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re mainly related to sunshine duration and atmosphericwater vapor content.  相似文献   
25.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类分析对全国160站1951~1992年的年降水标准化资料做分析,结果可划分为两大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非干旱区,在此基础上进行降水区划及降水分布型研究,得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大致分成9个小区以及它的3种年降水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26.
最近,一种基于路径相似的登陆热带气旋降水动力统计集合预报(LTP_DSEF)模型被发展用来预报登陆热带气旋(LTC)带来的强降水.文章把LTP_DSEF模型应用于2018年登陆中国的10个热带气旋(TC)的强过程降水预报,通过测试模型的3452套预报方案确定了对这10个LTC的最佳方案,然后将其性能与三家动力模式(ECMWF、GFS和GRAPE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TP_DSEF模型在预报LTC的较强过程降水方面与三家动力模式相比很有优势,特别是预报250mm以上量级的过程降水;对单TC, LTP_DSEF模型预报LTC过程降水的能力优于或者略逊于三家动力模式,特别在三家动力模式对某些TC的强降水均无预报能力时,模型仍能提供宝贵的大于零的TS值;此外虽然与实况相比该模型预测的强降水范围倾向偏大,但它在多数情况下能合理地捕捉到强降水的落区.初步研究表明,尽管LTP_DSEF模型只引入了TC路径和登陆时间两个相似性变量,但它已能为LTC的强过程降水预报提供非常有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27.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总被引:206,自引:10,他引:206  
翟盘茂  任福民 《气象学报》1997,55(4):418-429
利用中国1951-1990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测站迁移和城市化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研究了中国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结果表明,最高温度在95°E以西及黄河以北地区普遍呈增温趋势,而在东部黄河以南却呈降温趋势;最低温度在全国普遍呈增温趋势,在高纬度地区增暖最明显。这种变化使得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虽然最高、最低温度变化的准周期性规律是一致的,但它们的线性变化趋势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最低温度的显著升高反映了近40a中温室效应持续加强的迹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最高最低温度变化是与日照条件及大气水分条件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28.
REDEFINING ENSO EPISODES BASED ON CHANGED CLIMATE REFERENCE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INTRODUC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1], Japan[2] and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 have updated the climatic references in their operational meteorological products from the previous 1961 – 1990 reference period annual mean to the present 1971 – 2000 one. China, beginning from January 2003, also adopted the latter climate reference period. With the use of the new standard, the monthly mean field …  相似文献   
29.
利用NASA的MERRA再分析数据、台站降水资料、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雷达资料初步对比探讨了2014年两次路径相似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的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两者台站过程降水和最大日降水强度差异明显;在华南产生的过程降水和日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最强均在海南岛;在海南岛产生的过程降水、日降水和最大小时降水最强均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与"海鸥"相比,在强降水时段,"威马逊"产生更大台站日降水的原因之一是其自身更强的强度和偏慢的移动速度,而且还与高层更强的南亚高压主体、中层偏弱偏东的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强的低空急流密切相关.在强降水阶段,两者所处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均指向西南偏西-西南偏南方向,而强的对流均主要在环境风垂直切变的左侧或前侧.两者强降水主要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的关键原因是五指山山脉和台风路径的相对位置配置类似,强降水区恰好处于向岸风面或五指山的迎风面.  相似文献   
30.
台风暴雨灾害是台风三类灾害(暴雨、大风、风暴潮)之首,而台风极端降水是暴雨灾害的直接原因,对台风极端降水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对台风极端降水机理的认识和提高极端降水的预报水平.强台风“菲特”(1323)具有登陆强度历史罕见、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引发灾害重等特点,本文对“菲特”极端降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