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鄂尔多斯地块基底岩芯岩石组合、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组成以及航磁异常和地壳速度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块中部沿大同-华池基底断裂带存在一航磁异常梯度带,沿该带南缘发育一条2.2~2.0Ga古元古代弧岩浆活动带,并经历了1.96~1.85Ga的变质作用改造,与东缘中部带古元古代中晚期构造演化过...  相似文献   
122.
利用粤西海域高频地波雷达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结果表明: 粤西近海主要属于不正规半日分潮, 浅水分潮较强。以M2分潮为例, 潮流运动形式主要为逆时针的往复流为主, 方向沿西北—东南方向。粤西近海的潮能主要由东部陆架输送进来, 潮能自东向西传播, 在大潮期间, 粤西的潮能出现向岸方向分量, 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 在近岸区域潮能通量传播的方向会发生一个向岸的偏转。通过潮能收支方程计算潮能耗散, 发现粤西近海潮能耗散的高值区在西部岛屿密集区域, 与琼州海峡的存在和琼州海峡东北处地形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3.
运用三层嵌套网格的ROMS模式较好地模拟了2009年冬季珠江口的主要水动力过程和盐度分布。结果表明,珠江口盐度层化具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特征,涨潮时表底层盐度差较小,层化较弱;落潮时层化较强。利用势能异常变化平衡方程分析影响层化的贡献项,结果表明势能异常的平流项和应变项是影响珠江口势能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重点解剖南阳凹陷唐河低凸起西大岗露头区核桃园组二段中亚段(E2h2^2)与上亚段(E2h2^1)的接触界。通过实测剖面,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粒度分析、X衍射和地球化学分析,确认该接触界面实为裂离不整合,不同于前人认识的“古暴露面”,系由北东向控盆断裂一曲洼断裂强烈的伸展作用所造成,代表了南阳凹陷以南部控盆断裂为主向以东部控盆断裂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5.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7±8Ma,两期退变质时代分别为448±4Ma和421±2Ma,原岩形成时代上限832±25Ma;寨根石榴石辉石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8±2Ma,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50±3Ma,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26±1Ma,原岩形成时代为573±40Ma;西峡北榴闪岩的角闪岩相变质时代为423±3Ma,原岩形成时代为843±7Ma。新确定的这些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与前人已报导的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不仅分布在秦岭岩群北缘的官坡-双槐树一带,而且断续出露在秦岭岩群中部或偏南侧的清油河北-松树沟-寨根北甚至西峡北东西一线,进一步表明它们应是同一期构造地质事件的产物。北秦岭已发现的全部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均呈透镜体状分布在围岩片麻岩中,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典型的陆壳沉积物,因此,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可能都是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结合岩相学观察、锆石CL图像和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在~500Ma经历了峰期变质作用后,又分别在~450Ma和~420Ma遭受了中压麻粒岩相和或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充分说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陆壳俯冲-深俯冲、之后连续两次抬升的构造演化过程。另外,本次研究新获得的这些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介于843±7Ma~573±40Ma之间,结合官坡榴辉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791~814Ma以及松树沟榴闪岩原岩时代为787±16Ma的研究,共同表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因此,限定俯冲-深俯冲的陆壳物质应来自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的大陆地壳或地质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本文初步认为,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是商丹洋向北俯冲拖曳南秦岭新元古代陆壳物质在~500Ma发生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之后在~450Ma与~420Ma经历了两期抬升。  相似文献   
126.
东秦岭陡岭杂岩中甘沟、三坪沟和封子山等花岗岩体SiO2含量变化大,低碱、高钠,富集LREE和LILE,贫HFSE,亏损Nb、Sr、P和Ti,具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吐雾山岩体富si、碱,高Al,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高,Eu负异常强,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Sr、P和Ti,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类花岗岩体Nd-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源自相同的物质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为岩浆分异演化途径不同所致.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北秦岭基底岩系及同时代花岗岩的高放射性成因Pb,与南秦岭和扬子地块基底岩系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这次花岗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中期扬子地块统一陆块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在秦岭地区的反映,与北秦岭构造带无任何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7.
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环境要素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的温、盐、溶解氧、叶绿素和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1999年航次期间珠江较大的径流量,1999年冲淡水的扩展范围要大于2009年。1999年夏季珠江口水体存在较强的盐度层结,而2009年夏季受较小的珠江径流量和热带风暴浪卡的共同作用,水体盐度层结较弱,0—5m层水体垂向混合良好。两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溶解氧(DO)的分布较为相似,而底层溶解氧的分布则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河口西岸浅滩区和河口口门外。1999年河口西岸浅滩区DO小于3mg.L-1,河口口门外DO在4—5mg.L-1之间,2009年河口西岸浅滩DO大于5mg.L-1,河口口门外DO小于3mg.L-1。1999年夏季伶仃洋海域内较强的盐度层结是其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主要原因,2009年夏季强化的垂向混合使得表底层溶解氧得到了及时交换,阻碍了西岸浅滩区底层低氧环境的出现,而盐度层化和浪卡带来的浮游生物的耗氧作用可能是口门外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8.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天山不乏世界级金铜矿床,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金铜找矿方向。最近,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矿床位于新源县城南东直线距离30km处,产在新疆西部中天山北缘,矿体主体形成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热液蚀变体内,呈板状和透镜状,长度几米到几千米,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上部以金矿体为主,下部铜矿体增多。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可能是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平均品位金 3.84g/t、铜 0.65%。金铜成矿作用受控于二长花岗岩等岩体侵入期后热液蚀变过程。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证实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具备金、铜矿的巨大潜力;是地质调查先行、引导商业勘探、实现找矿突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9.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和矿产开采所形成的露天边坡、自然风化和水蚀等因素所形成的需要进行灾害治理的边坡正在逐年增加.这些边坡由于受力的平衡状态逐渐破坏,因而便产生了边坡的不稳定,或者说边坡岩体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A coupled chaotic genetic algorithm for cognitive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coupled Logistic map is proposed. A fitness function for cognitive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s provided.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for cognitive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by using the coupled chaotic genetic algorithm,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 and dynamic allocation algorithm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simple genetic and dynamic allocation algorithm, coupled chaotic genetic algorithm reduces the tot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bit error rate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 and has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