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高精度的地震动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传统回归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时提前设定了方程的形式,此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反映地震动传播过程中的复杂规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但采用单一的机器学习算法,难以从数据中捕捉到更多规律,最终导致模型精度难以提升。本文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强震台网收集到的俯冲带板缘地震动记录,使用Stacking模型融合策略,以LightGBM、XGBoost和CatBoost算法作为基学习器,线性回归算法作为元学习器,引入客观且高效的贝叶斯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最终训练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日本俯冲带板缘地震动预测的融合模型Stacking-Interface。对比分析所提出模型、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和传统模型,发现机器学习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传统模型,且相较于单一的机器学习模型,融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通过与实际地震动记录的对比和特征参数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地震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地区铅锌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我国铅锌矿床的重要产区.本文在总结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特征、主要控矿因素、资源潜力等要素基础上,较全面分析了华北地区铅锌矿的主要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表明,从矿床成因角度,华北地区铅锌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碳酸盐型等6种类型,并...  相似文献   
103.
地震剖面解释及沉积相研究证实塔里木东部轮东-古城地区、罗西地区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期发育两个近南北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带。轮东--古城坡折带属缓坡型台地前缘坡折带,坡折带位置自寒武纪至中奥陶世逐渐向东迁移。罗西坡折带属台地边缘陡崖型坡折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呈多期坡折垂向叠加特征。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轮东--古城坡折带具有良好的寒武系古油藏及奥陶系原油裂解气的勘探前景,而罗西坡折带保存条件好的地区有望获得寒武系古油藏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04.
在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呈现出增加的时空态势,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分析了1956年至2016年的极端温度和降水,并评估了极端气候对埃塞俄比亚作物产量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端温度指数在低温事件中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极端高温事件中呈现出显着上升趋势,且每年暖夜日数(warm nights)的频率比冷昼日数(cold days)增加的程度更大。年总降水量以46 mm/decade的速度显着下降,干旱天数以5.6 d/decade的速度持续增加,降水天数则以1.4 d/decade的速度下降。此外,年降水量与作物产量显著相关,并且极端降水比极端温度对作物产量的年度变化影响更大。结果表明在没有适当气候应对措施的埃塞俄比亚地区,极端的气候变化已经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了显着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5.
为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国正探索碳总量控制制度,而省域碳配额分配是落实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抓手。从分配准则、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3个环节对关于中国省域碳配额分配的研究开展综述。结果表明,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是各方研究共识,但对于公平原则的解读和测度尚存争议。指标法和优化法在省域碳配额分配中被广泛采用,前者能兼顾多方利益,后者能提升分配效率;混合法因具备多方法优势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博弈法因缺乏透明度而较为罕见。既有分配结果对各省分配的减排责任与各省实情间尚有差距,并仅关注某一特定年份当期或者某一时间区间内累计的碳配额分配,缺乏对逐年碳配额分配的关注。建议后续研究进一步关注兼顾公平与效率、考虑区域异质性与消费端排放责任、采用多方法组合、兼容个案特殊性的跨期动态分配方法学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根据近年来内蒙古地层年代划分研究成果,初步对中蒙边界中东段蒙古地层岩石、化石进行了整理与划分,并以中国出露的地层为参照,进行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以统一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07.
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内蒙古阿巴嘎旗比鲁甘干钼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236.9±3.7~238.7±2.4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7.9±1.7Ma,表明该矿床形成时代应为印支期。辉钼矿的Re含量平均值为74.065×10~(-6),表明其主要为幔壳混合来源特征。该矿床位于贺根山断裂带以南的兴蒙造山系索伦山-霍林郭勒弧盆系内,为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在黑云母花岗斑岩和角岩内,受内外接触带控制。接触带控矿容矿断裂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其内多充填有石英脉。细脉状、网脉状石英脉越发育,钼矿化越强。区域研究表明,印支期是兴蒙造山带及其邻区钼(钨)成矿的重要成矿期之一,但在本区尚属首次发现,为开展索伦山-霍林郭勒成矿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奥尤特铜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东乌旗地区,是二连-东乌旗成矿带最为典型的铜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侏罗纪一套陆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含砾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及流纹斑岩。本文选取矿区出露的含矿石英脉,进行了石英~(40)Ar/~(39)A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奥尤特铜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87.11±3.50Ma。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音诺尔公花岗岩体TI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东南部的巴音诺尔公花岗岩体,地处华北陆块西北缘,霍尔森-查干楚鲁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内。岩体整体上受NEE向构造控制,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种岩石类型组成。采用TI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巴音诺尔公岩体不同位置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304.7±2.8Ma和289.0±3.8Ma,属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结合前人资料,提出巴音诺尔公岩体至少存在2期岩浆活动,分别为晚石炭世(304Ma)和早二叠世(289~272Ma)。  相似文献   
110.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拉扎山花岗岩体TI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沙拉扎山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天山-兴蒙造山带接触部位,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与查干础鲁蛇绿岩带之间。沙拉扎山内出露一套巨大花岗质岩基,为了认识其岩浆活动期次,对沙拉扎山岩体不同部位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了TI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沙拉套尔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33.1±5.8Ma,乌力吉花岗岩2个样品年龄分别为228.1±0.4Ma和207.7±0.8Ma。对比分析前人对该区岩体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沙拉扎山出露的花岗岩由早二叠世晚期(273~274Ma)、早三叠世(248~252Ma)、晚三叠世早期(228~236Ma)和晚三叠世末期(207Ma)4期岩浆活动叠加而成,同时发育在沙拉扎山的4期岩浆活动在巴音—诺尔公地区也有相应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