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735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7篇
  1958年   4篇
  1940年   5篇
  1938年   5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4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们常言道:大海无风三尺浪。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风不起浪,有风才有浪。不过,在海洋中情况就不同了。比方说,这里的风停了之后,浪却跑到了另一个没有风的地方,那个本没有风的地方,同样可以见到滚滚的波浪。这好比把一块石头丢进水里,那激起的波浪会继续向外传开来一样。我们这里尽管这时没有风,也许在遥远的地方,如菲律宾、南海东北部有台风,它所搅出的巨  相似文献   
992.
在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建议选取工作区范围不小于150km。由于工作区范围的大小取值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具体影响很少有人专门讨论,因而实际工作中缺少对工作区选取的参考资料。以西安市一场地为场点,通过400km范围内远、中、近若干个高震级潜源对场点不同周期地震动贡献大小的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工程、不同场地条件、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远场范围取舍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93.
我国中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分布深度和油气贫富差异大,盆地温度场是制约油气成藏及烃源岩成熟演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盆地古、今温度场特征,明确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及其差异性,探讨热演化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现今平均热流为(42.5±7.6)和(53.8±7.6) mW/m2,反映了“冷盆”和“温盆”特征。塔里木盆地热流自早寒武世以来呈下降趋势,早二叠世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出现短暂的峰值。四川盆地寒武纪至早二叠世为稳定低热流,早二叠世末受峨眉山地幔柱热效应的深刻影响,热流快速上升,晚二叠世以来热流下降。由于四川盆地的热状况一直高于塔里木盆地,同时受二叠纪岩浆活动的差异影响,盆地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演化、油气生成和相态存在差异。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具有3种类型:(1)古生代迅速成熟演化定型;(2)早古生代快速演化-后期持续演化型;(3)早古生代和中生代快速演化型。四川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具有3种类型:(1)持续演化型;(2)加里东期热演化停滞-中生代持续演化型;(3)加里东...  相似文献   
994.
陇县—宝鸡断裂带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属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弧形断裂束的最南段。为对比分析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性强弱特征,利用断裂带逸出气CO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反演。布设6条跨断层土壤气CO2测线,进行2期测量,共计获取150个土壤气CO2组分浓度,计算了气体的相对活动强度;收集了60件CO2气体样品,测试了其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岐山—马召断裂的气体活动强度(1.56~2.70)比固关—虢镇断裂的气体活动强度(1.73~1.75)大,且岐山—马召断裂上的CO2碳同位素组成比固关—虢镇断裂上的CO2更靠近深部物质端元。位于南段的岐山—马召断裂的地下构造连通性较好,断裂闭锁程度较低,而位于北段的固关—虢镇断裂气体活动性较弱,闭锁程度较高,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冷端温度、土质和补水压力对土体冻胀影响的强弱以及现行评价土体冻胀敏感性的方法在土体有压补水冻结时的适用性,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冻胀正交试验。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得到的结果表明,影响土体冻胀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补水压力、冷端温度和土质。补水压力、冷端温度与冻胀率的关联度较大,土质与冻胀率的关联度较小。在较高的补水压力作用下,非冻胀敏感性的砂类土产生了明显的冰透镜体,且部分砂类土的冻胀率超过了黏质土的冻胀率。发现仅凭细粒含量评价水压作用下砂类土的冻胀敏感性存在缺陷,应根据土体所处的实际环境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讨论冻胀敏感性、融沉敏感性与冻害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受水压影响的寒区工程构筑物须通过设置隔水和排水设施以及使用换填法来综合防治冻害的方法,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及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随着赣西北云母型锂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华南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等岩体型锂矿逐渐受到关注。赣南是世界著名石英脉型黑钨矿集区和生产基地,以往勘查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钨锡矿。【研究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石英脉型钨锡矿中是否存在锂矿化及其地质特征。【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岩矿鉴定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查明了在赣南崇余犹矿集区章源钨业石雷钨锡矿深部存在云英岩型锂矿。【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锂矿体产于石雷矿区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的顶部,分布于含钨锡石英脉和长石石英脉的两侧,锂元素主要赋存在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之中。产于角岩化砂岩中的云英岩的Li2O含量平均为0.25%,二云母花岗岩中石英(长石)脉—云英岩Li2O含量平均为0.21%,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的含云母脉云英岩Li2O平均为0.22%,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结论】本次研究查明了石雷石英脉型钨锡矿中存在工业意义的云英岩型锂矿化,进一步丰富了赣南石英脉型钨锡矿的成矿理论,拓宽了崇余犹地区云英岩型锂矿的找矿勘查思路,并为进一步拓展华南地区岩体型锂矿的找矿空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分迁移和冻胀试验装备,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冷端温度、干密度对砂土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三因素作用下砂土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冻结锋面位置。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和冷端温度对砂土的水分迁移和冻胀效果影响明显;初始含水率从0%增加至10%,试样含水率峰值增大了5.00倍,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不断增大,冻结锋面位置上移至2.5 cm高度处。冷端温度从?5 ℃降低至?15 ℃,试样含水率峰值增大了4.38倍,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不断增大,冻结锋面位置上移至2.6 cm高度处。干密度对试样水分迁移和冻胀特性影响相对不明显,整体呈现出在较小干密度下,试样含水率、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增幅稍大的趋势,冻结锋面集中在2.2~2.5 cm高度处。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预测公式,为认识水汽补给下砂土水分迁移规律及合理预防冻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结合冷泉区天然气羽状流气柱的特征和已有的探测成果,文中使用新型的声学深拖在疑似冷泉点附近开展试验性调查。利用搭载在深拖上的高分辨率侧扫声呐和Chirp型浅地层剖面仪及多波束系统获取冷泉点附近的侧扫声呐数据、海底浅部地层剖面数据及多波束水体数据。3个疑似冷泉在侧扫声呐图像上呈现明显的亮斑,多波束水体数据可探测冷泉并确定冷泉位置,在浅地层剖面数据上可见清晰的声学反射空白带,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通道,同时在冷泉点3附近还发现一个新的冷泉异常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深拖作业,结合多种声学技术手段,可对冷泉目标物进行立体声学探测,为冷泉的快速勘查与识别定位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依据,验证先前调查手段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当前我国重污染天气实时的空气质量预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算法与WRF大气模式的PM2.5浓度实时预报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北京市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WRF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将高层大气状态(如逆温层高度等)融入了预报模型中,建立了0~72 h的PM2.5浓度实时预报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够对0~72 h单站点的PM2.5浓度进行较高精度的实时预报,且在24~72 h的长时预报结果上较基于地面空气污染物数据与地表气象站数据的预报方法精度有明显提升,即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大气物理化学状态,从而更为精准地进行长时PM2.5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1000.
郭健 《地质与勘探》2018,54(3):634-644
砂(页)岩型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具有巨大的资源量和找矿潜力。本文总结了砂(页)岩型铜矿床的时空分布特点,然后选取该类矿床的典型——赞比亚砂(页)岩型铜矿床来探讨大型砂(页)岩型铜矿的控矿因素。本文系统论述了赞比亚砂(页)岩型矿床的地质背景,报道了赞比亚铜带省典型矿床卢安夏矿床黄铜矿Rb-Sr放射性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501±19 Ma,Sm-Nd等时线年龄为499.1±38 Ma,总结了赞比亚砂(页)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认为赞比亚砂(页)岩型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