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对虾矿物质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2.
饵料中的铜对中国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于1986年7—9月进行了饵料中不同浓度的铜对中国对虾生长和肝胰脏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以及铜在肝胰脏中的积累和亚细胞分布的研究。用花生饼、鱼粉、玉米面、白薯面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加入硫酸铜,制成含有不同铜浓度的饵料,在水族箱中饲喂对虾。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铜浓度的增加,对虾生长率先上升,而后又降低,当铜浓度为53和78mg/kg时,对虾增长率最高。实验虾肝胰脏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随着饵料中铜浓度的增加,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当铜浓度为53mg/kg时,其比活性最高。对肝胰脏中的铜含量测定发现,当饵料中的铜浓度高于53mg/kg时,铜会在肝胰脏中大量蓄积。根据上述结果,认为饵料中的铜含量以53mg/kg为宜。肝胰脏中铜的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表明,细胞液中的小分子含铜络合物与铜在该组织中的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23.
应重视海洋汛染生物监测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汞在罗非鱼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HgCl2示踪,研究了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对汞的吸收和代谢及其在不同组织之间的转移,对鳃丝、肝、消化道、肾等组织器官的匀浆可溶部分和胆汁进行SephadexG-75凝胶层析,鳃丝、肝、消化道中的汞绝大部分结合在高分子(MW>70000),不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结合,而肾和胆汁中的汞分别有60%和46%结合在金属硫蛋白中.  相似文献   
25.
蓝蛤中L-肉碱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毒碱(Carnitine)简称肉碱 ,化学名称β 羟基 γ 三甲基氨基丁酸 ,是一类非蛋白氨基酸。有D 型和L 型 ,其中只有L 肉碱 (L Carnitine)有生理活性 ,又称维生素BT。早在1905年Gulewitsch等就从肉抽提物(Liebig'smeatextract)中发现肉碱 ;1959年Fritz发现肉碱能促进脂肪代谢速率 (称之β 氧化 ) ,确定了左旋肉碱对人体脂肪酸氧化的重要作用 ;1993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专家委员会确认L 肉碱为G.R.A.S(公认安全无毒 ) ,其原料及制剂均被美国药典第22,2…  相似文献   
26.
低浓度Zn对中国对虾的亚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 材料和方法 Ⅰ.1 饲养试验 实验用对虾于1987年8月上旬取自青岛市黄岛对虾养殖场,平均体长为6.5cm(范围为5.3~7.4cm),平均体重3.5g。对虾运回经过几天暂养后,分成3组,每组50尾,分别移入含Zn:0.1、0.5和1.0mg/L  相似文献   
27.
对兰蛤的主要营养成分 ,以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等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并同贻贝、蛤蜊、虾夷扇贝、牡蛎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兰蛤的蛋白质含量仅低于虾夷扇贝 ,其粗脂肪的含量居中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低 ,无机元素的含量最高。兰蛤的氨基酸组成非常全面 ,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牡蛎的 ,丙氨酸含量居于 5种贝类之首。兰蛤的 EPA和 DHA含量之和明显高于其它 4种贝类。兰蛤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Fe、Mn的含量均高于其它 4种贝类 ,其它无机元素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8.
石油污染对梭鱼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  刘发义 《海洋与湖沼》1990,21(2):192-195
海洋的石油污染是世界沿海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国内外对于石油及其产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海洋石油污染的监测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MFO)是存在于动物肝脏等组织细胞内质网上的多酶系统,它们能够催化羟化、加氧和脱烷基等多种类型的代谢反应,能够代谢芳烃和农药等外源有机物,把这类亲脂性的有毒化合物通过生物转化,变成极性强的易溶  相似文献   
29.
~(60)Co、~(59)Fe和~(65)Zn都是诱发放射性核素,它们在核爆炸散落物中,在核工程设施和核动力舰船排出的废物中,都是主要放射性核素的一部分,海洋生物对它们的浓缩能力很强。因此,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特别是在港湾和近海区域中尤其受到重视。分离测定环境样品中~(60)Co、~(59)Fe和~(65)Zn的放射化学方法,报导较多的是就单一核素进行分离测定,或者与其它放射性核素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前者一个样品只能测定一种核素,既费时,也不经济,后者则操作沉繁,回收率一般也比较低。我们  相似文献   
30.
中国对虾体内几种重要无机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技术和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体长的对虾,包括亲虾及不同组织中的K、Na、Ca、Mg、Mn、Cu、Zn、Fe和P的含量。除Mn以外,上述元素在对虾整体的含量随着体长的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元素cu在对虾中的含量相当高,特别是在内脏中的含量非常高,因此存研制人工配合饵料时应注意是否会出现缺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