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2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钼(Ⅵ)与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合氧化铁(赤铁矿、无定形氧化铁)和水合氧化锰(水锰矿、δ-MnO_2)相互作用等温线,钼(Ⅵ)-粘土矿物体系所得是一种具有极大值的N-型等温线,钼(Ⅵ)-水合氧化物体系所得是具有一个拐点和两个台阶的"台阶型"等温线。这两类等温线在负离子交换吸附文献上均尚未见报道。N-型等温线的产生是因溶液中钼(Ⅵ)的复杂存在形式和负离子交换机理复合作用的结果。"台阶型"等温线的形成则是氧化物表面存在着几类能量不同的羟基分级交换吸附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本文采用天然悬浮物力最常见的粘土(包括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和水合氧化物(包括α-FeOOH、γ-AlOOH)为模拟颗粒物,系统地研究了介质的离子强度,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不管颗粒物带何种电荷,当介质的离子强度介于10-4-4×10-2mol/l之间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绝对值也随着增大,这基本上可用Zukoski等的Stern层动力学模型来解释.当介质离子强度大于4×102mol/l时,电泳淌度的绝对值反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这可用双电层厚度变薄来解释.在电泳淌度与介质pH关系研究中,测得一种新型的M-pH曲线,这可解释对界面羟基的两性变化和离子强度效应“反常”之故.  相似文献   
33.
本文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常量碱土金属离子Ca~(2+)和Mg~(2+)使高岭石及伊利石的电泳淌度的绝对值明显变小,很可能是粘土类悬浮物电泳淌度的控制因素.金属离子Cu~(2+)和Cd~(2+)对γ-AlOOH的电泳淌度影响很小,而对高岭石的电泳淌度影响较大,但考虑到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远比本实验中浓度小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天然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的电泳淌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当有机物与金属离子共存时,有机物与自由金属离子络合,从而减小了自由金属离子浓度,因而减小了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近年来,在一般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个新方法,使得比色法似乎在返老还童,又可与原子吸收、放化分析、极谱法竞相争雄了。这个新方法就是离子交换剂直接比色法[1,2]这个方法的特点是(1)以半透明的离子交换剂为显色媒体直接进行光度测定;(2)离子交换剂能自稀溶液中富集待测成份,在一定条件下使待测成份在树脂上显色,之后不经过淋洗,即进行光度测定。这就把一般方法中“分离富集”和“光度测定”两步巧妙地合并成一步,结果使得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是,因为这一方法只是近年来才在文献上出现,所以在许多方面很不成熟,尚待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把此法应用到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上,在文献上还未见有详细的和有效的研究结果报导。  相似文献   
36.
二甲基硫光化学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水溶液中二甲基硫(DMS)的光化学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入射光频率与强度一定条件下,DMS进行光化学氧化反应的速率会受到介质、pH、重金属离子的影响。Hg2+能显著加快人工海水介质中DMS的光氧化速率。DMS进行光氧化的一级速率常数为4.46×10-5~30.4×10-5s-1,其在光照下的人工海水介质中的半寿期为3.6h。这说明光化学过程对于影响和控制DMS在海洋中的浓度和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具有二重性,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作用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因。海水组份的复杂性,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离子竞争交换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以至尚不能显现出它们之间的离子竞争交换作用,而表现为互不.相干涉地进行离子交换作用,简称为无机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用SAXS方法验证了海洋化学液-固界面研究中一些混合交换剂体系的分维分别具有加和性和非加性规律。实验测得:针铁矿/蒙脱石、水锰矿/无定形氧化铁、δ-MnO_2/针铁矿、δ-MnO_2/无定形氧化铁等混合交换剂体系的表面分维对混合百分率具有线性加和性;而高岭石/无定形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蒙脱石、δ-MnO_2/蒙脱石、δ-MnO_2/氧化铁凝胶等混和交换剂具有非线性加和性。上述诸体系在海水介质中平衡一年后,SAXS测定的表面分维皆具有非线性加和性,或非线的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9.
张正斌  刘莲生  王强 《海洋学报》1981,3(3):410-422
关于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内容包括水合氧化钛制备方法的不同对交换铀量的影响,水合氧化钛和海水中铀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海水中铀与水合氧化钛作用机理的研究等等。但对这一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文献上报导极少,除了在本研究Ⅰ、Ⅱ和Ⅲ中报导的反应机理的研究[1,2]证明反应过程的速率由液膜扩散所控制之外,关于这一离子交换过程的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研究却至今未见有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40.
在本论题的研究Ⅰ中,我们直接用实验验证了海水中铀、铬、镁和钙在水合氧化钛上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但是,既然铬(Ⅲ)的K1此铀(Ⅵ)要大10倍左右,铬(Ⅲ)的浓度又比天然海水条件下的大6000倍(也远比海水中铀(Ⅵ)的浓度要大),不发生离子竞争交换而表现为“互不相干作用”似乎是使人费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