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45篇
海洋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对华南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1 引 言  1997年夏季我国东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天气气候异常。6月到7月上旬,广东、广西两省区持续大到暴雨并有雷暴天气。6月27日至7月7日的11天内,清远、江门、珠海、汕尾、阳江等地降雨量为500~800mm。香港6月30日到7月2日三天降雨约500mm。南粤大地暴雨肆虐,洪涝成灾。至10月中旬,香港降雨量已达3249mm,成为113年来雨水最多的一年。持续的阴雨天气使广东省大部地区6、7月气温持续偏低。7月7日小暑,当天广州最高气温为29℃,最低为25℃,比往年同期偏低5℃左右。传媒惊呼“…  相似文献   
32.
确定了近 45年华南冬季异常冷月出现的时间,分析了其同期至前期 6个月 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海温场的特征。各异常冷月当月500 hPa高度场有相似的特征,亚洲一太平洋地区高度场的特征是北高南低,经向环流发展。给出了前期500 hPa高度场差异显着月的距平特征。华南冬季各异常冷月至其前期6个月海温距平分布有持续性的特征,1月及其前期1~6个月赤道东太平洋SST呈E1 Nino特征, 2月和12月呈La Nina特征。   相似文献   
33.
南海西南季风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其与海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OLR、SST观测数据, 研究了南海地区西南季风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对比分析了强弱西南季风年大气环流的差异. 南海西南季风的强弱变化与海表面温度 (SST) 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年际或以上时间层次变化主要表现为南海西南季风强弱与东太平洋海温、南海-阿拉伯海海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月季时间层次, 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对西南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仍起重要作用, 南海-阿拉伯海海温与西南季风之间相互作用不但表现为西南季风对海温的作用 (西南季风强 (弱) 导致后期海温降低 (升高)), 同时海温变化对西南季风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前期海温正 (负) 距平有利于西南季风增强 (减弱).  相似文献   
34.
近40多年广东省的寒潮活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广东省11个代表站1951-1994年每日气温(包括日平均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省近44年来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首先,根据广东省气象局规定的寒潮标准,寻找出每个站所有的寒潮过程,在引基础上分析了广东寒潮的地区分布特征。其次,只要11个代表站中1站或1站以上出现寒潮就认为是一次寒潮过程。在此条件下的统计表明,广东省在44年中一共出现了103次寒潮过程,影响时间从10月底至3月中旬,其中以  相似文献   
35.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NCEP的1958~1997年逐日格点气象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维持期40年平均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时间尺度是候.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由活跃期和非活跃期组成.我们将南海上空850hPa连续有40%以上面积盛行暖湿的西南风的候定义为南海夏季风的活跃期,不足40%则定义为非活跃期.这里所指的暖湿西南风是θse必须大于335K,西南风的风速必须大于2m/s.就40年平均而言,南海夏季风维持时间大约为23候约4个月,每年南海夏季风活跃期约出现4.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3.9候,非活跃期约出现3.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2.4候,活跃期每年的总长度约为17候,非活跃期约为8候.无论是南海夏季风活跃期还是非活跃期,南海上空850hPa都为一个低槽辐合区,200hPa为高压辐散区,也就是说与活跃期相比非活跃期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季风的减弱,在环流的偏差场上(活跃期减非活跃期)在南海上空850hPa上为西风,200hPa上为东风.活跃期无论在850hPa或在200hPa上都比非活跃期要暖一些,与此相应,非活跃期的季风降水要比活跃期的小得多,对流活动也大大减弱.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都有明显的30~60天的低频振荡,在多数情况下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的低频振荡的位相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6.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1980~1997年逐日TBB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约6~15个月)和年际时间尺度(2~5年)变化显著.年时间尺度变化,在纬向上东传特征明显,在经向上具有赤道反对称的分布特征.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变化振幅与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调制作用.TBB年际时间尺度变化具有10年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年际时间尺度变化显著,1990年代明显减弱.该时间尺度变化与Ni(n)o3区海温异常有非常显著的关系,El Ni(n)o期间,南海地区TBB较高,对流相对较弱;La Ni(n)a期间,南海地区TBB较低,对流较强,表明南海地区大气环流对太平洋海温异常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37.
The region of south China is sometimes subject to major climatic catastrophes in winter.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the time in which extremely severe cold months occur in the south China wintertime over the past 45 years are determine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500-hPa geopotential fields and SST fields are studied for the simultaneous and preceding 6-month periods. Similarity exists in the 500-hPa geopotential fields between each current severely cold month, with the geopotential pattern of being high in the north, but low in the south, of Asian-Pacific region and meridional circulation developing. The work presents anomalies of the month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500-hPa geopotential field of the previous periods. The SSTA is continuous in the distribution from each extremely severe cold winter month back to the 6 months leading up to it for the region of south China while the SST pattern is of El Ni?o in January and the preceding 1 ~ 6 months for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but of La Ni?a in February and Decemb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diction of severely cold winter months are possible with the use of the geopotential field at 500 hPa and the SST fields for the months ahead of the target time.  相似文献   
38.
The 850 hPa wind field data from NCEP and OLR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behavior of the southwesterly wind and OL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A monsoon index is putforward that reflects the variation of the southwest monsoon in the region. In the preliminary study or intensity variation and establishment time of the monsoon, it is found that it is of dual peaks on the seasonal scale and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monsoon intens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time are related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summer monsoon is established earlier and with higher intensity in the EI Niño year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39.
广东冬季气温变化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利用广东省36个地面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并探讨了影响广东冬季增暖的可能因素。得出:广东冬季气温具有增温趋势,特别是最低气温。冬季广东最低气温从60年代下半叶开始上升,8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有所增大,进入暖期。  相似文献   
40.
华南前汛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华南前汛期降水主要受大尺度西风带锋面系统影响,其大范围暴雨过程还与低空急流密切相关,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有些年份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涝;然而,也有些年份降水特别偏少,出现“空汛”现象,使一些地区早稻插不下,插下的也无水灌溉,甚至连工业、生活用水也很困难,影响国计民生。本文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1951—1986年华南前汛期旱涝的基本特征,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四个降水典型场的特征,对预报各地区的旱涝趋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