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鄂尔多斯靖边气田盒8段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岩性、孔隙结构和测井分析及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盒8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砂岩主要由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等三类岩石构成,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裂缝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大。排驱压力不高,中值压力较高,最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孔喉半径都很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细。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的孔渗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上较差。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盒8段储层分为四类,其中Ⅱ类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162.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多种可以表征东亚冬季风活动的气象要素指数的相关性特征,选取地面温度、海平面海陆气压差和500hPa高度3个要素,综合定义了一个东亚冬季风指数。结果表明,该指数表征的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QTO和QFO周期振荡特征,这一特征与冬季风年代际背景有关,强冬季风年代背景下的振荡比弱冬季风年代背景下的振荡显著,同时该指数能很好地表征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强弱冬季风年的大气环流的结构及其相应的低纬度对流活动、海洋和高低层大气热力状况的分析表明,强弱冬季风活动不仅表现在中高纬度高低层大气环流变化的差异,在局地Hadley环流和赤道附近Walker环流、低纬度对流活动、海洋和大气的热力状况的变化方面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3.
在南京市浦口和大厂的五大主要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居民区、蔬菜生产基地和风景区)分别布置采样点,共采集了75个菜地耕层土壤样品,以Cd、Cu、Pb和Zn等典型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全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经典统计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Cu和Zn分别超出其南京地区土壤背景值的5.42、1.84和1.14倍,Pb未超出。不同功能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全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工业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对于Cd和Cu,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的样点数达100%,Zn为52%,Pb为2.67%。研究区内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4.12,属于中度污染。Cu的空间相关性很弱,Cd、Pb和Zn具有中等的空间结构性;四种重金属的空间相关尺度较为接近。Cd、Cu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带状递减趋势,且高峰值具有空间分布的趋同性,而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两端高,中间较低的趋势。综合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研究区大部分菜地土壤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钢铁生产厂周边的斑块状区域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4.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ECMWF reanalysis data, the possible linkage between the Pacific-North Americ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 (PNA) and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during boreal winter (December– February) is investigated. The PNA and the NAO pattern are obtained by performing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 analysis on an anomalous daily mean 3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The composite daily NAO indices show that the NAO indices are prone to be negative (positive) when the conte...  相似文献   
165.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It is found that the long-term IOD index displays a decadal phase variation. Prior to 1920 negative phase dominates but after 1960 positive phase prevails. Under the warming background of the tropical ocean, a larger warming trend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adal phase variation of the IOD mode. Due to reduced latent heat loss from the local ocea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warming may be caused by the weakened Indian Ocean westerly summer monsoon. The interannual air-sea coupled IOD mode varies on the background of its decadal variability. During the earlier period (1948-1969), IOD ev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opposing SST anomaly (SSTA)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Indian Ocean, with a single vertical circulation above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But in the later period (1980-2003), with positive IOD dominating, most IOD events have a zonal gradient perturbation on a uniform positive SSTA. However, there are three exceptionally strong positive IOD events (1982, 1994, and 1997), with opposite SSTA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Indian Ocean, accompanied by an El Nifio event. Consequently, two anomalous reversed Walker cells are located separately over the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eastern Pacific; the one over the Indian Ocean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during other positive IOD events.  相似文献   
166.
塔河1区三叠系储层中夹层特征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底水油藏而言,分布于油水界面以上的夹层,对开发中的底水水侵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在底水油藏的控制水侵地质条件的评价中,对夹层的类型和厚度及分布研究十分重要.这里综合利用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中发育夹层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夹层可分为灰质砂岩夹层、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类.在纵向上...  相似文献   
167.
海拉尔盆地泥岩盖层演化过程及封盖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海拉尔盆地泥岩成岩及有机质成烃演化出发,研究了泥岩形成有效盖层的历史,提出了位于油气大规模形成期前或成熟初期的泥岩处于埋深800~1500m时为最优封盖期(GST期)。利用盆地泥岩盖层的埋深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由GST期观点评价了海拉尔盆地中两套区域性盖层目前的有效封盖性。最后对盆地中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泥岩盖层的封盖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盆地泥岩盖层具3种封闭机理。  相似文献   
168.
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天然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裂缝是地层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质构造现象,当其在油气开发过程中保持一定有效性时具有重要作用,其有效程度高低是裂缝性油气藏高产富集的关键.本次研究以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气藏裂缝特征及成因认识为基础,利用气藏各类动静态资料对裂缝张开度、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等参数进行解释和评价,明确了不同资料计算获取裂缝参数的物理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裂缝有效性评价奠定了基础.文中以井筒附近、地质模型网格单元体内裂缝网络系统作为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对象,通过裂缝网络系统裂缝参数的分布特征,选取并组合了参数分布的特征变量从而建立了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指标;基于裂缝有效性定量表征方法和建立的定量表征指标对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单井产层段裂缝的有效性及气藏裂缝有效性的纵横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布、井下监测、生产动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对油气藏中天然裂缝有效性的认识和定量表征方法为裂缝性油气藏地质建模中裂缝有效参数场的建立和数值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裂缝性油气藏的描述和生产动态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9.
地处豫北的浚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隋文帝开皇三年设置的最大粮仓——黎阳仓就在该县境内。近年来,该县又被命名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和“国家扶持产粮大县”。在各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浚县这朵农业之花为什么开得这么艳?原来他们的镇粮之宝是三措并举抓耕保。  相似文献   
170.
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编研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国家普通地图集》,而《国家普通地图集》的主要内容是分省地理图。新版分省地理图的编研,本着"先建库、后制图"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国家1:100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并采用基于数据库的自动配图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分省地理图的成果形态、编制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