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0 毫秒
21.
苏志  何如  陶伟  周绍毅  罗红磊 《气象科技》2020,48(3):415-420
利用北部湾海域一个大型气象浮标站获取的台风"贝碧嘉"过程实测数据,分析了该台风过境时风浪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的风速时程变化曲线呈"M"形双峰分布,台风眼壁区风速最大,前眼壁区风速大于后眼壁区,前眼壁区和后眼壁区最大风速分别为22.6m/s和20.8m/s;台风眼区气压和风速最小,波高和波周期最大,其中眼区最大风速为2.7m/s,最大波高为5.4m,最大波周期为5.5s;波高最大值出现时间滞后风速最大值40min;台风眼区以外的波高与风速正相关;在台风从浮标站南侧经过期间,风向和波向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中风向和波向10min最大旋转角度分别为50°和150°;风向与波向不在同一个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平均为171°。  相似文献   
22.
开展广西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与对策研究,对进一步促进广西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高效、快速地发展,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气候可行性论证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资源、评估气候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并正在逐步规范起来的一项技术咨询工作。广西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暴雨洪涝、大风、雷暴等气象灾害的多发区,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大工程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灾害性气象因子是影响工程安全性设计、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益的关键因子。部分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区域开发项目等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因没有充分考虑气候影响,当面临不利的天气或气候考验时极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3.
何如  谢敏  周绍毅  孙明  苏志  李强 《热带地理》2016,36(6):952-959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广西跨海大桥的风环境和风特性参数,2012 年在桥位区设立了一座高度为 55 m 的测风塔,安装了梯度风和超声风观测仪器对其近地风场环境进行了连续 1 a 的现场观测,分析大桥桥位区实测的平均风场特征和湍流脉动风场特征,并推算了桥位区设计风速,结果表明:1)桥位区平均风速垂直变化曲线符合幂指数规律,大风状况时的风切变指数为 0.062,平均风速上半年>下半年,累年平均和秋、冬、春季主导风向较稳定且均为偏北风;2)在台风“启德”过程观测到的风攻角基本不超过规范用于抗风性能检验规定的±3°范围,脉动风湍流表现为均匀平稳的湍流变化过程,三维方向的湍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大,湍流功率谱在惯性副区内基本符合 Kolmogrove 谱-5/3 律;3)大桥桥面高度处的设计风速 50 a 一遇为 39.7 m/s,100 a 一遇为 42.7 m/s。  相似文献   
24.
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介绍了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主要内容、功能及应用。对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工作,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效率,评估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1997-2003年5~10月广西电网电力负荷月、周和节假日的变化特征,及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发现:电力负荷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有着不同的变化特征,电力负荷与气温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广西电网逐日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对2002-2003年模型的拟合结果及2004-2005年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模型对广西逐日电力负荷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对逐日电力负荷的季节变化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尤其是夏季预测与实况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6.
德保县农业气候资源的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德保县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7.
李强  周绍毅 《广西气象》2006,27(3):47-48,57
介绍了低空温度采集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为野外气候考察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污染气象评估业务现状分析,规划了小气候资料订正系统的结构,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特点。通过应用表明,系统性能良好,能高效地完成小气候资料的延长订正工作,为气候论证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
基于2016—2017年北部湾海洋气象浮标站、海岛站、内陆站的观测资料,对北部湾海雾的季节变化、生消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海上和陆地大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2016年北部湾出现海雾37d,2017年为19d;3月海雾日数最多,4月次之,12月和6—10月未出现海雾;一天中出现雾的峰值时间为03:00—05:00,雾消散峰值时间为08:00—10:00;雾的维持时间绝大部分在3h以内。②北部湾不同的地域和下垫面,雾的生消时间有所不同,海上雾(浮标站)的出现时间较海岛雾(涠洲岛站)、沿岸陆地雾(北海站)约提前3h左右,消散时间推迟约3h左右。③北部湾海雾绝大多数发生在风速小于等于5m/s的情况下,以1~3m/s最为适宜,海上雾多出现在NNE-SE情况下,沿岸雾偏南风居多;95%的海雾出现在海水温度低于25.0℃条件下。  相似文献   
30.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市气象站1993~2002年和防城气象站1997~2002年自记风资料,统计出各站的海陆风日,分析了广西沿海三站海陆风的月、年出现日数及其频率、生消时间、持续时间、风速变化等地面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