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启升 《海洋科学》1999,23(1):33-35
1发展现状1.1国际研究进展1997年9月,在欧洲联盟(EU)的支持下,第四次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在意大利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来自五大洲33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向会议提交论文285篇,反映了当前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水平和方向。会议在意大利4个城市设立分会场,采取专题论文宣读、专题论文张贴和专题研讨等3种形式进行,主要内容如下:1.1.1宣读论文分为8个专题a.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动物,发育生物学,细胞因子生物学,生物标记、共生、病毒(48篇);b.水产养殖(12篇);C.生…  相似文献   
12.
二百年来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位于南黄海的柱状样10694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其生物标志物含量及比例变化重建了黄海过去210 a来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0694站位在过去100 a来生产力有上升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过去40 a来尤为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过去100 a中有硅藻比例上升-甲藻比例下降的趋势.通过与近期历史资料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黄海过去100 a生产力上升及硅藻比例增加主要是与东亚冬季风和ENSO增强有关.结果表明,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法重建过去百年来中国近海生态变化,并可以初步区分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海、黄海近代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布及其反演潜力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以东海、黄海2006年4月、10月航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中生物硅(BSi)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讨论BSi的反演潜力。研究发现,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介于0.018%~2.516%,平均值为0.726%,柱状沉积物中BSi的含量波动较小,相对稳定。整体而言BSi含量与相应年代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变化的趋势相近。经一元线性分析发现BSi含量与硅藻生物量的相关性显著。为进一步证实由BSi含量反演古生产力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采用Tun-nicliffe等的方法探讨了BSi含量在沉积物中的稳定性,调查结果表明,近150 a来BSi几乎没有降解,能够稳定地保存于沉积物中。综上可以初步判断沉积物中BSi含量可作为古生产力指标来反演古生产力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渤、黄、东海高营养层次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利用2000年和2001年2次大面调查所收集的11970个胃含物样品分析结果,计算了黄海和东海生态系统高营养层次35个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同时,结合对渤海和黄海39个种类营养级历史数据的修正,讨论研究了我国海洋高营养层次生物资源种类营养级的研究策略和计算方法。主要研究结果为:(1)渤海重要生物资源种类营养级的变化范围为3.12~4.9,黄海为3.2~4.9,东海为3.29~4.55。近年来各海域高营养层次的营养级呈下降趋势,如渤海从1959年的4.1下降到1998~1999年的3.4,黄海从1985~1986年的3.7下降到2000~2001年的3.4;(2)高营养层次营养级波动主要是由于群落种类组成变化及单种类营养级年间波动引起的,而单种类营养级年间波动又直接与群体个体变小以及摄食食物的低营养层次化有关。因此,高营养层次的营养级变化是认识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动态的重要指标,需要对其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监测;(3)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根据简化食物网的概念,对占生物量绝对多数的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进行重点研究并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划分计算营养级。  相似文献   
15.
After the single-strain abilities of organic-pollutant-degrading bacteria in bioremediation of sediment environment of shrimp culture are determined, the multistrain degrading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strains is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ulti-strains groups have higher degrading ability than the single-strain groups. Three-strain groups are better than two-strain groups, and fourstrain groups are better than three-strain groups and five-strain groups, the groups composed of strains Lt7222, Lt7511. Fc6308 and Gy7018 has the best degrading effect, the CODMn removal rate is 73.2 % in 66 h, and gets to 82.7% in 114 h. 3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est single-strain group; Groups of Lt7222. Lt7511. Lt7451 and Gy7018 are the second, whose CODMn removal rate is 82.1% in 114 h. It is suggested that multi-species bacteria be used as thnctional bacteria in bioremediation of maricultur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17.
In this paper Cohort Analysis (VPA) with the data on catch in number by age and year is used to estimate independently fishing mortality, abundance and actual number of spawning stock of the Pacific herring in the Huanghai S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tch rate of the fishery is very high, and that the fishing mortality of the dominant age group aged 2-4 was 0.87-2.97 during the years 1971-1984. The size of year class has been decreased since 1982 although the variability for this species in the Huanghai Sea is frequent. This results in reducing the recruitment of the fishery, the abundance and the actual number of spawning stock. Therefore, an urgent management measure should be considered.The magnitude of several sources of errors in Cohort Analysis (VPA) are examined, and the precision of the estimates is mainly dependent on an accurate natural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实施计划。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弄清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服务与产出,量化其动态变化及生态容纳量,预测生物资源的补充量,寻求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途径。使集中多种机制于一体并具陆架特色的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力学理论体系和研究队伍进行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渤、黄海4 种小型鱼类摄食排空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耀  刘勇  张波  唐启升 《海洋与湖沼》2002,33(6):679-684
采用现场或实验室模拟法测定了体重分别为 ( 6 72± 1 95 )g、( 2 0 3± 0 46)g、( 0 68±0 1 5 )g和 ( 2 1 8± 0 60 )g的渤、黄海 4种小型鱼类斑、赤鼻棱、玉筋鱼和小鳞的摄食排空率 ;并比较了线性、指数和平方根 3种常用数学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4种实验鱼类的摄食排空曲线均可较好地用 3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 (df=7— 1 0 ,r2 =0 785 2— 0 9787,P <0 0 1 ) ;如果以r2 为指标评价 ,指数模型对玉筋鱼和小鳞的拟合程度较高 ,而平方根和直线模型较适于描述赤鼻棱和斑 ;综合评价结果则进一步表明 ,指数模型最适于定量描述 4种鱼类的摄食排空曲线 ,平方根模型次之 ,直线模型较差。 4种鱼类摄食排空率有较大差异 ,从排空起始至胃含物的 5 % ,用时范围在 1 1 64— 2 4 70h之间 ;本实验条件下 ,4种鱼类摄食排空率顺序为 :玉筋鱼 >赤鼻棱 >斑 >小鳞。引起不同鱼类摄食排空率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胃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在概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背景、有关国际计划的研究内容与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原则、战略目标、“九五”优先领域、重点研究问题、典型实验区等设想、建议及具体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