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305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920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外围找矿靶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及其外围,以1:20万营盘幅区域化探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利用富集贫化两类指标形成的正、负异常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靶区评价的可行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万区域尺度上,已知白山堂铜矿产出位置出现了成矿元素(Cu)及伴生元素(Zn、Au、Ag、As、Sb、Mo)、常量组分(Fe2O3、MgO)的正异常和亲石分散元素(Ba、Sr)、常量组分(Al2O3、Na2O)的负异常,构成白山堂铜矿整体异常结构模式。以是否出现异常结构模式为标准,利用岩石裂隙充填物测量或岩屑测量结果,对白山堂铜矿外围出现的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前景进行了评价。根据示范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异常结构模式进行找矿靶区评价是行之有效的,较单纯利用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异常进行靶区评价证据更系统、充分。  相似文献   
942.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8年8月在渤海23个站位采集的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00种,主要类群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 094.7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78g/m2,其中丰度最高区位于辽东湾,最低区位于渤海湾;生物量最高区位于渤海中部,最低区出现在渤海海峡湾口处。依据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CLUSTER聚类和MDS标序图分析,结果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6个站组,均与沉积物底质类型密切相关。所研究海域底质类型包括黏土质粉砂、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粉砂-黏土5种。通过BIOENV分析,发现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黏土粉砂含量、脱镁叶绿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等。与20世纪90年代历史数据的对比发现,本次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目明显减少,平均丰度也减少,特别是优势物种表现出了小型化趋势,传统的大型种类,如心形海胆、双壳类等,被小个体的多毛类和甲壳类所取代。本研究表明渤海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43.
百度等按照时间或焦点的传统新闻检索方式,缺少对新闻事件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及时空发展规律上的组织和表达。鉴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在线简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新闻进行多维描述和时空可视化的方法,帮助用户全面、直观理解焦点新闻事件的时空发展过程及趋势。该方法从新浪、百度和Google等多家网站的RSS新闻服务中抽取新闻,将新闻报道时间近似为新闻事件发生时间进行时间维度描述,动态解析并识别新闻概要中的中文地名词汇,进行地址匹配和空间定位,完成新闻事件空间维度描述。以H7N9禽流感热点新闻为例,本文通过过度颜色、统计折线图进行时间维可视化表达,以大小渐变的圆形符号进行空间维可视化表达,多维度描述并展示了H7N9禽流感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944.
为提高机械零件尺寸检测的精度,针对Tsai两步标定法中初始参数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投影约束的三步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直线投影约束条件求解出图像中心点和畸变参数的初始值,然后结合径向排列约束条件求解超定方程组得出全部外部参数和余下内部参数值,最后对全局参数进行非线性优化.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效果,通过建立基于图像模板的世界坐标系实现,即首先利用图像像素坐标求取摄像机坐标,再将摄像机坐标进行归一化,利用外参数矩阵就可以求解出图像点的世界坐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摄像机标定的精度,像素误差可达0.126 5像素点,单目视觉尺寸检测中任意两点距离误差小于0.41%.  相似文献   
945.
2009年夏季四川盆地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1 °×1 °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站降水资料及探空资料,对2009年6月26-29日(“6·26”)和7月30日-8月2日(“7·30”)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26”暴雨过程降水影响系统主要是盆地中部的低槽及低层西南低涡,“7·30”暴雨过程则为两高之间的切变线、辐合线及西南低涡。(2)水汽通量流函数的对比分析显示,两次过程中水汽输送通道不同,“6·26”过程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而“7·30”过程则是孟加拉湾的水汽经中南半岛到达南海,与南海偏南气流汇合加强,向盆地中东部输送形成,且水汽通量的势函数及辐散分量对未来6 h累积降水的落区及中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中高层干冷空气向边界层下滑进入暖湿高能区,在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调整过程中,强迫边界层中空气产生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且垂直运动延伸至中高层,同时激发中层的次级环流,可能是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4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47.
潍坊市北部煤炭预测区位于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地带,为隐蔽区找煤的重要靶区。通过对大量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料、钻孔资料、煤质分析资料等进行分析总结,确定了预测区的找矿方向位于昌邑断陷盆地内,含煤岩系主要赋存于孔店组地层中,含煤岩系的沉积中心在昌参一、二井一带;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对预测区的煤炭资源量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48.
正一、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而使得地球上的人观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太阳周日运动。我们可以利用地心天球(见图1)来得到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949.
海南岛是我国主要的热带农作物种植基地,对海南岛种植园土壤污染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对海南岛北部种植园土壤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分数、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咖啡、香蕉、山药、甘蔗、橙子、百香果和石榴种植园中100件表层土壤样品进行PAHs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种植园土壤平均∑16PAHs为37.6 ng/g,低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和荷兰无污染土壤限值(< 200 ng/g)。三环、四环和五环PAHs为主要组成成分,分别占据∑16PAHs质量分数的25.8%,26.8%和23.5%。源识别显示,种植园内PAHs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部分来自石油产品的泄露及煤和生物质的低温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等效毒性当量∑16BaPeq低于国家标准,表明土壤中PAHs污染物水平处于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950.
琼中黎母山-湾岭地区位于海南岛中部,调查发现该地区土壤同时具有富硒、富碘的特征。以研究区表层(0~20 cm)、中层(80~100 cm)、深层(180~200 cm)土壤样品分析结果为基础,探讨了土壤硒、碘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Se、I质量分数具有高正相关性,并与高程为正相关关系,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推断在研究区范围内降雨作用是研究区表层土壤Se、I质量分数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表层、中层、深层土壤Se、I质量分数与土壤pH值、总有机碳(TOC)、Al2O3、Fe2O3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总结了研究区Se、I在土壤垂向剖面上的赋存、迁移规律。这些结果可为当地优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土壤Se来源、迁移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