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甲烷(CH_4)作为自然界最常用的燃料,分布极广。同时,甲烷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近地面甲烷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高度上分布不均,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生活。本文利用2009年6月到2012年5月GOSAT卫星上FTS传感器的L4B级数据,研究了近地面甲烷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方面:(1)甲烷月平均浓度处于整体上升趋势,最大增量约为2.35×10~(-8)micromol/mol;(2)从每年9月到次年2月,甲烷月平均浓度以不同增速持续增加;(3)4月到9月,甲烷月平均浓度下降,期间出现下降幅度波动,下降幅度小于上升幅度;(4)2月到4月处于阶段性峰值;(5)甲烷季节浓度的大小关系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在空间分布方面:(1)全球近地面甲烷白天的浓度与夜晚浓度分布不同,有集聚现象;(2)从整体上分析,甲烷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甲烷稀少;(3)从洲际上分析,亚欧非大陆甲烷浓度大于美洲大陆。(4)从地区分析,甲烷浓度分布不均匀;(5)从海陆分析,陆地甲烷浓度明显大于海洋。  相似文献   
902.
位于青海省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北缘的红柳沟北镁铁——超镁铁质单式侵入体,其围岩为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Pt1dk),主要由暗色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岩体为中等富集Fe—Ti—P的铁质超基性岩体(m/f=2.66~3.04)。岩相学的观察表明岩石发育包橄结构、含长结构及堆晶结构,各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橄榄石+斜长石+斜方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各类岩石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地球化学的信息显示岩浆在结晶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混染源为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采用SHRIMP锆石U-Pb法,获得岩体暗色橄榄辉长岩中锆石年龄为418.3±2.8Ma,属晚志留世。结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年龄及区域地质资料,判断它应形成于大陆边缘伸展或裂谷化阶段,同时也佐证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处于陆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03.
基于MODIS的MCD12Q2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遥感降水和气温数据产品,探求了天山新疆段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始期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集中于3月10日至5月15日,全区14年平均值为3月20日;植被物候末期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集中于10月1日至10月25日。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始期在山区呈不显著推迟趋势,绿洲和平原呈不显著提前趋势;植被物候末期主要呈不显著提前趋势;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天山植被物候期的重要因素。物候始期受当年春季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也受到前一年冬季降水量的影响,其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是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末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4.
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对引领和推动我国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现有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发展现状与建设进展跟踪评述及其面临形势与挑战分析,创建了(拟建)示范区可行性评价方法、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我国已建陇东、吉木萨尔、古龙、济阳4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取得2项重大战略突破与储量发现、5方面关键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多项工程技术参数实现了阶梯式跨越提升、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与提质增效,形成了组织管理、生产施工、技术攻关、措施保障四方面机制模式与重要经验.示范区发育三种页岩油类型,个别成效低于审批规划目标,增储上产、规模效益开发潜力与压力并存.根据页岩油可行性评价重点内容、主要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起由资源可行性、地质条件可行性、开发技术可行性、环保节能可行性、经济可行性、风险对策可行性6个大类一级指标、18类二级指标、12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页岩油示范区可行性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框架.4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推进总体顺利、平稳发展,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内容上注重资源与地质特性、开发技术与经济评价结合,在方法上突出参数类比法、经济评价法与综合分析法、排队比选法结合...  相似文献   
905.
多调合一是实现调查成果数据融合,从源头上解决数据多样、数据冲突等问题的有效手段。该项工作的完成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协同开展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因此,首先需要在空间上保持基础调查单元划分的有效性,才能保证专项调查单元能够通过基础调查单元进行归并及获取;其次,需要在基础调查和专题调查中保证类别判定的准确性。本文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在目前影像分类和目标识别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深圳市多调合一工作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思考,从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类别判定精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不断完善,未来其在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效果将会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06.
一种用于SAR图像分割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AR图像边缘检测算子和变分水平集方法,依据能量最小化准则,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其基本思想是,直接定义关于水平集函数的能量泛函,并将经典模型中基于梯度算子的边缘指示函数,替换为基于ROEWA算子的边缘指示函数,提高了模型对于SAR图像的边缘检测能力;同时在新模型中加入水平集函数惩罚项,确保水平集函数逼近符号距离函数.由于该项的作用,模型的数值求解可采用简单的显式差分格式迭代,并保持较快的收敛速度.针对仿真图像、Radarsat和华东电子研究所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实现简单、分割边界定位准确和收敛速度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07.
国以农为基,民以食为天.很多学者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进行保护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保护基本农田确实取得了较大的作用,但都是从政府和管理层面进行的探讨,基本农田保护的强制凶素较多,主动保护力度不够,因此这样的机制无论怎样完善,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使基本农田保护成为全民的自主行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8.
朝阳港潟湖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朝阳港潟湖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全新世以来朝阳港潟湖湿地的演变过程.朝阳港潟湖湿地演变可以划分为:古海岸线形成、水下沙坝发育、青矶岛连岛坝发育和现代潟湖湿地发育四个阶段.青矶岛连岛坝是泥沙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青矶岛连岛坝的形成促使朝阳港由原生构造湾逐渐演变为潟湖型次生湾.  相似文献   
909.
碳酸盐岩油气田古岩溶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古岩溶为地质历史时期而非现代营力环境下形成的岩溶,深岩溶为不受地表侵蚀基准面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深埋藏岩溶作用。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溶蚀孔洞、溶缝等,非均质性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复杂,经历了漫长的岩溶作用过程,油气储集规律复杂。油气田碳酸盐岩的内在因素(结构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等)以及各地质历史时期所处的地质环境构成古岩溶的形成条件与影响控制因素。本文将古岩溶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与突破口,系统研究了古岩溶和深岩溶的形成条件、影响控制因素与发育特征,最终实现了预测油气聚集有利发育区目标。  相似文献   
910.
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穿越断层的管道、有压液体及周围土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静力荷载作用和地震作用下,对不同运动形式断层(走滑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中的管道进行模拟,并对管道内有无有压液体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管道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和地震作用下空管道与有压管道的变形特征,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管道内液体的质量和压力在静力荷载作用及地震荷载作用下对管道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管道内液体的质量和压力提高了管道的抗变形能力,使管道更安全;而在地震作用下管道内液体的质量和压力削弱了管道的抗变形能力,使管道更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