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奉明茂 《地理教学》2021,(6):62-64,61
高考地理试题的构建大多以文字材料为主,快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到隐含的有效信息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瞄准关联影响因素、关注地理事物发展阶段、把握地质作用演变过程,是阅读地理试题文字材料时提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2.
1943年9月10日鸟取县东部发生了鸟取地震,死亡1083人,受灾严重。那时,出现了吉冈·鹿野地震断层。鸟取县地震观测站从1969年开始观测微小地震,得以观测到断层周围的地震活动。可以断定,导致鸟取地震的地壳应力现在也在起作用。近来,地震活动活跃,由这些活动可以发现左旋走滑断层系列。但是鸟取县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持续地低,相邻的兵库县西北部,即在右旋走滑的汤村断层周围,于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前后观测到了地震活动和地壳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本文基于厚度小于传播波的第一菲涅尔带半径的二维模型,采用超声波物理实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层厚的两层层状介质的瑞利面波的速度频散特征和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瑞利面波物理模拟实验中,以厚度小于第一菲涅耳带半径的薄板模型为二维物理模型是可信和可行的.相较于常规模拟走向无限延伸的,但具有三维尺度的拟二维模型,薄板二维模型具有远为更高的建模效率和更低的建模成本.对于低速覆盖模型,由于折射横波的能量较强,在依据最大能量拾取速度频散曲线时,地质模型的约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折射横波与瑞利面波的干涉效应,可导致面波能量频散分布出现局部不连续特征.对于高速覆盖模型,反射横波对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特征影响不大,主要表现为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光滑性或连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二期工程已经完成,由此建立起来的坐标系也将投入使用。本文计算了全国参加联合平差的天文大地网点的精度,并按三角锁网布设的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结果可靠,内部精度优于0.3m、外符合精度优于0.5m.  相似文献   
45.
硅藻碳酸酐酶对石灰岩岩溶的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金属酶,催化CO2的水合反应。硅藻分泌的碳酸酐酶能促进石灰岩的溶蚀。对硅藻碳酸酐酶在石灰岩岩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硅藻碳酸酐酶在生物岩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为深入研究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硅藻对地表石灰华沉积的生物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灰华是岩溶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藻类在石灰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物控制作用。硅藻对地表石灰华沉积的生物作用,主要包括同化作用、拦截和粘结作用、结壳作用、胶结作用。对于生物作用中的钙化作用和分泌作用,硅藻可能具有这两种作用,其形成机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区域化探中若干新图件的计算与制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48.
李平恩  廖力  奉建州 《地球科学》2022,47(6):2149-2164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该次地震余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其中超过5.0级的强余震就有4次,具有不同于以往6.0级地震的独特特征.余震活动与震后区域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虑区域主要活动构造、地表起伏和深部反演结果,建立长宁地区岩石圈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方法重建基本符合研究区GPS观测和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测量结果的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进而依次模拟了长宁6.0级地震和5.0级以上强余震序列.通过计算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震后应力演化与余震分布,以及主震和5.0级强余震序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长宁6.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区域内非构造加载因素有关,余震活动明显受震后区域应力变化的控制.长宁地震后,于滩-长宁背斜在10 km深度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库仑破裂应力明显减小;而在3 km深度库仑破裂应力明显增加,应力水平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49.
主要介绍使用序贯平差与秩亏自由网平差联合的方法对自由网平差进行优化,此优化方法能集合自由网平差无控制点约束的特点和序贯平差处理大数据量的高效率特点.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具体阐述了将该优化的自由网平差方法应用于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50.
贵阳天河潭旱洞硅藻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喀斯特洞穴硅藻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积累硅藻研究的基础理论数据,2008年12月对贵阳天河潭旱洞进行了野外考察。经实验室鉴定共发现硅藻7属27种(含变种),其中包括优势种7种。硅藻商为0,属和种的平均优势度分别为0.113和0.023,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2.60和4.43,均匀度均近似等于0.93,硅藻细胞平均密度为1609.36个/cm2。相对地表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环境的硅藻生物多样性来说,天河潭旱洞硅藻生物多样性较高,但硅藻个体较小。硅藻与喀斯特洞穴环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将硅藻作为喀斯特洞穴环境评价与监测的指示生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理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