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91.
黄河三角洲典型区近10 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谱特征混杂且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垦利区为例,分析了其近10 a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根据2005年、2009年和2015年的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图,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取了各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并通过量化指标和转移矩阵对各地类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面积比例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盐荒地、耕地和水域;10 a间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耕地都有明显扩张,且2009~2015年的增长速度大于2005~2009年;盐荒地面积大量减少,林草地、水域和滩涂亦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主要占用了盐荒地和耕地,耕地的扩张则主要来自盐荒地和林草地。研究区内仍有大面积盐荒地未被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脆弱生态区则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区域。该文选择黄河三角洲脆弱生态核心区,利用3S(RS、GIS、GPS)数据、统计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等多元数据,构建并提取了7个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200m边长网格作为评价单元,通过指标叠加获取各单元分值,进而将生态环境状况划分为优、良、中、差、劣6个等级,得到了垦利区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结果,并进行了生态环境分区与分析。结果显示,垦利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差,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的比例仅占7.7%,差、劣的等级则占61.5%,生态环境状况从东北沿海向西南内陆呈变好趋势。与利用国家规程的评价结果相比,该研究能更加细致合理反映研究区生态环境等级变化。垦利区生态环境划分为稳定区、过渡区和脆弱区3个区,各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地、盐荒地和滩涂,占各区面积的36.84%、31.85%和47.37%,生态环境稳定区要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同时加强区内盐荒地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过渡区应提高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加大土壤盐渍化改良力度,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生态环境脆弱区应适度水产养殖规模,防止海水侵蚀,加强天然林草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293.
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承受更大的风险。然而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少有研究。利用2016-2017年两个夏季(6-8月)上海城、郊气象站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资料、城区徐家汇和郊区奉贤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城市热岛强度的差异,并利用一个平流扩散解析模型揭示了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浪期间的城市热岛强度相比非热浪期间明显增强,且白天增强大于夜间,显示出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协同效应。热浪期间城、郊相对湿度比值相对非热浪期间明显减小,表明热浪期间城区地表相对郊区变得更干,从而抑制了蒸发作用,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平均风速也明显减小,平流降温效应减弱,对城市热岛强度起正反馈效应。热浪期间城区净辐射通量的增加大于郊区,使城区获得更大地表辐射输入;由于城区更少的植被覆盖和更多的不透水下垫面,热浪期间城区潜热通量略有降低,而郊区明显增加;城区感热通量增幅则大于郊区,这种感热和潜热通量分配的改变也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本研究对城市如何应对加剧的热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4.
贺社军,河南省陕县国土资源局原店国土资源所所长.他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阵地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无论是在矿产资源管理站,还是在国土资源所,他都尽心竭力、尽职尽责,维护着辖区的每一寸国土资源,受到各界好评,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他所在的国土所也多次被评为"目标任务完成先进单位",2009年3月,他又被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95.
阜新市是一座能源城市。经过百年的发展,阜新成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的城市;也是因为有煤,阜新市近年的发展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百年的采煤历史,在阜新平安、高德等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破坏了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  相似文献   
296.
对采集于川东北诺水河溶洞群狮子洞的石笋SI3进行了TIMS U-Th定年和高精度氧稳定同位素(δ18O)分析,对其气候环境意义及与东亚夏季风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54~46 ka之间,SI3的δ18O记录相对变化趋势与同样位于东亚季风区的葫芦洞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与极地冰芯GISP2和中东以色列Soreq洞次生碳酸盐沉积的δ18O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显示了其与东亚夏季风气候演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但与其他石笋数据的对比显示SI3的δ18O记录明显偏重,可能与SI3生长地点接近洞口的环境有关,SI3发生了18O富集.对SI3的δ18O记录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7.
张立  周莉  王晖  姜鹏  林杰星 《山东气象》2012,32(3):28-31
利用NCAR/NCEP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核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风是影响核污染物传播的主要因子;当核污染源处于地面辐合系统影响时,受辐合上升气流影响,有利于核污染物飘至高空并随高空气流传播;当核污染源处于地面辐散系统时,核污染物主要随近地面层风影响下游地区;当核污染区出现降水时,该区域的核污染程度将会增加。利用数值预报结合天气实况,可以对核污染物的传播做出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298.
CE318型太阳光度计,是法国CIMEL公司制造的一种高精度野外太阳和天空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用于卫星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和气溶胶气候研究的大气气溶胶环境监测仪器,在遥感卫星传感器辐射定标中用于大气光学参数测量的重要仪器,同时还在沙尘暴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9.
利用新疆阿克苏地区6个气象站1960年-2008年49年雷暴资料,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雷暴日数75%以上都集中在夏季,持续期盆地谷地最长、沙漠边缘最短;地势较高的盆地谷地为雷暴的高发区,沙漠地带雷暴最少;②新疆阿克苏地区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年-2008年累计距平均为-50.9d,沙漠边缘雷暴年代波动最大;③各测站年雷暴日数下降趋势在-1.05d/10a—-3.0d,10a,1990年代开始下降趋势加大,乌什、阿拉尔下降趋势较大,分别为-16.86d/10a和-8.4d/10a,相当于每10年减少34.5%和46.4%。夏季变化幅度较小,1990年-2008年乌什、阿拉尔倾向率分别为-4.64d/10a和-2.24d/10a,相当于每10年减少9.5%和12.4%。  相似文献   
3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