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389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薛艳  姜祥华  刘桂萍 《地震》2020,40(2):1-17
华北地区历史强震活动频繁, 但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地震平静近22年。 大家对该区域未来6级以上地震危险趋势非常关注, 且有不同观点。 本文分析了该区6级以上地震活跃—平静周期性, 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周期成分进行了定量计算; 对比研究了活跃期与平静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本文称其为过渡幕)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持续时间; 从1999—2018年地震应变释放率与第Ⅲ、 第Ⅳ活跃期、 第3平静期和第Ⅳ活跃期内第3、 第4平静幕的对比、 平静幕持续时间的统计特征、 当前华北地区显著的5级地震平静以及该区6级和7级以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支持当前华北地区进入平静期的依据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872.
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2020年2月—3月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性: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3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无观测台站分布,地球物理场观测能力较弱;③综合方法:识别出Wq值异常。3次改则地震均位于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地区,其中2月21日5.0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北缘,而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南缘,且3月的2次地震相距约5 km,构成震群型序列。对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跟踪发现,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向阳湖—布若错断裂南侧发育的一条NNE走向的小断裂上,余震较少,震后40天内共发生8次ML 2.0以上地震,主震震源机制为张性破裂;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余震序列丰富,主要分布在多条构造的延伸区域,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0.58,b值为0.88。综合分析认为,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主要为具有中期意义的异常,综合方法的异常识别主要为后续强震的地点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3.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874.
2020年3月20日西藏定日MS 5.9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断裂带分支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为近NS走向断层产生正断层型错动的结果,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地震序列跟踪发现,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为2.8,主震释放能量占全部序列的99.99%,属于孤立型地震序列。系统梳理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震中附近震前存在年尺度和月尺度的热红外长波辐射异常;对震中附近异常进行回溯,发现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和地震危险度D值异常;震中300 km范围内无地球物理观测手段。通过对本次地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地震监测能力较低的定日地区积累宝贵的震例资料。  相似文献   
875.
876.
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0~2004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典型成灾性地震,统计实际人员伤亡数据与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数据的关系。结果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很大。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建筑物易损性矩阵的地区差异性以及人口数据动态变化的角度,对当前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评估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877.
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等资料,对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作者从盆地分析入手,明确了走滑拉分的成盆模式有利于烃源岩形成,并首次利用Badlands盆地模拟揭示了阳江凹陷古地貌及沉积发育特征,指出该区属于典型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的内源沉积;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其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878.
为了解天山和阿尔泰山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基于树轮资料的25条历史气候序列,集成重建了天山和阿尔泰山近150 a的年降水量和夏季气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世纪上半叶是天山区域极端气候年份频现时期,而阿尔泰山极端气候年份在20世纪上下半叶分布数量相当且在19世纪下半叶相对较少。两个山系极端低值气候年份的一致性更好,且与部分历史记录吻合。天山在过去150 a内大致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5个偏湿时期,以及3个偏冷时期和3个偏暖时期;阿尔泰山则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6个偏湿时期,以及4个偏冷时期和4个偏暖时期。此外,除均存在2~6 a左右的变化周期外,天山年降水量重建序列存在27~30 a和38~39 a的变化周期,夏季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存在10.5 a、53.5 a和63.7 a的变化周期;阿尔泰山夏季均温存在12.6 a的变化周期。分析表明,ENSO对天山和阿尔泰山年降水量有显著影响,而太阳黑子数与阿尔泰山夏季气温呈滞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79.
南美白对虾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光镜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肝胰腺组成。食道肌层最发达,肌肉中富含蛋白质和脂类;胃内几丁质特化成胃磨和腺滤器;中肠上皮细胞游离面具发达的微绒毛,前、后盲囊上皮细胞有柱状和杯状两种形态;食道和后肠中分布有大量粘液腺。肝胰腺由发达的肝小管组成,肝小管管壁细胞有4种类型,即:R—细胞、B—细胞、F—细胞和E—细胞。还初步探讨了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0.
通过对国外海岛生态系统管理特点和研究进展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海岛的现实状况和国情,对海岛开发规划、开发程序、开发管理与保护、海岛立法体系建设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各项制度对于我国海岛资源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