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1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839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612篇
地球物理   611篇
地质学   2037篇
海洋学   582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991.
在对SEC储量分类体系、管理对象属性、评估工作流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将储量资产的基本单井信息、资产基础信息、评价软件、评价结果管理及统计分析和专家辅助分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储量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在系统设计时采用当前主流的SOA框架设计系统,主动适应SEC油气储量新准则下的管理要求,在评估和管理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使整个工作形成环环相扣的整体,有效地支持和辅助管理层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验潮站资料的中国近岸海潮模型精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海潮模型在我国近海海域精度较差的问题,该文采用中国沿岸30个长期验潮站的调和常数,对比了3种全球海潮模型DTU10、TPXO7.2、NAO.99b和1个区域海潮模型NAO.99Jb在中国沿岸的准确度。通过海潮模型与验潮站分潮的振幅中误差、迟角中误差以及8个主要分潮的预报误差,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NAO.99Jb在中国海域精度最高,NAO.99b次之。在渤海海域,DTU10在Q_1分潮精度最高,NAO.99b在K2分潮精度最高,其余分潮均是NAO.99Jb精度最高;在黄海海域,NAO.99b在Q_1分潮精度最高,其余分潮均是NAO.99Jb精度最高;在东海海域,DTU10在Q_1分潮精度最高,TPXO7.2在P1精度最高,NAO.99Jb在O1、M2分潮精度最高,其余分潮均是NAO.99b精度最高;在南海北部海域,DTU10在N2、S2分潮精度最高,其余分潮均是NAO.99Jb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3.
中国l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期观测数据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布设、基准站和基本站首期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对首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结果归算到ITRF97框架上。单天整体解结果表明:基线重复性NS向分量为2.28+0.87×10-9×S,EW向分量为3.67+0.82×10-9×S,高程分量为6.84+1.29×10-9×S(S为GPS站间距离,以mm为单位)。对基准网和基本网的整体平差结果表明:点位精度水平分量为2~3 mm,高程分量为3~5 mm,基准网和基本网首期观测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4.
995.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根银  孙爱群 《地学前缘》1997,4(4):291-298
以华北古陆为例,论述了地球演化史中经夯的三大阶段。1;古陆的形成阶段;地球形成早期,以地幔对流为主导作用,到早太古宙出现初始陆核,地幔对流驱动的地体拼贴和板底垫托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方式;中太古宙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坳陷盆地,发育了基性火山夺-碎屑岩-镁质碳酸盐岩等表壳岩,同时伴随着大量中基性,花岗质岩浆活动晚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时期并已具有现今板块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996.
塔北油田现今地应力的AE法测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原辰  孙宝珊 《地球科学》1997,22(2):215-218
对塔北油田不同钻孔的不同深度的岩心进行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测量,救是了测区现今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得出了如下重要的认识;在测区的相同深度上,出油井比出油井最大主应力偏低,油井的出油岩层与非出油层相比,前者的最大主应力偏低。  相似文献   
997.
毕渭滨  孙柏 《盐湖研究》1997,5(3):42-46
用等温溶解法测定了Mg^2+/Cl^-,Borate-H2O三元体系25℃时的溶解度,此三元体系等温溶解度图为简单共饱型,它的平衡固相分别为三方硼镁石(Mg2B12O20·15H2O)和MgCl2·6H2O,未产生新的复盐或固溶体。拟合了MgB6O10随MgCl2浓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方程,并且对平稳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折光度、电子率、电导、PH值)进行了测定,用半经验公式描述了一些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998.
999.
阜平、赞皇隆起是太行山区中新生代伸展体制控制的变质核杂质,变质核杂岩的强烈隆升和东、西两邻断陷的大幅度沉降,在变质杂岩核的外围形成长期活动的正向拆离滑脱带。金很容易在拆离滑脱带中迁移,聚集成矿,为此,本文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及找矿实践提出,在太行山中北段应注意寻找拆离滑脱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00.
贺安生  孙一虹 《岩石学报》1992,8(2):194-200
我们首次在湖南发现了钾镁煌斑岩。这套岩石由于遭受强烈风化和蚀变,与典型的西澳钾镁煌斑岩相比,其K_2O和MgO含量明显偏低,Al_2O_3含量偏高。REE含量、金云母成分及以金云母作为主要载体的元素(如Rb、Ba、Ti、Sc、Zn、Ga和Nb等)都与西澳的钾镁煌斑岩基本一致,此外高度富集LREE和U,Th、Nb、Ta、Zr等不相容元素,并有高的δ~(18)O‰值,表明形成这套岩石的上地幔源区受到了软流圈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