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41.
党的十八大提出: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它包含着耕地的总量和质量。笔者认为,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虽然重要,但确保耕地质量撂高可为首要。  相似文献   
42.
鄂西地区二叠系发育孤峰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三套黑色岩系,为页岩气探勘新主力层系,其沉积背景、沉积环境及时空分布却不尽一致.本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剖面和最新的钻井资料综合分析,对该地区二叠系孤峰组—大隆组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解剖,并通过岩相古地理图约束了富有机质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鄂西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认为,鄂西地区孤峰组主要发育盆地相碳质硅质泥岩,局部地区发育外缓坡相富有机质泥质灰岩;吴家坪组炭山湾段主要发育潮坪相泥质粉砂岩夹煤层,并在利川地区发育陆棚相的碳质硅质泥岩;吴家坪组灰岩段主要为内缓坡相的生屑泥晶灰岩.大隆组主要发育盆地相碳质硅质泥岩,其次为外缓坡相富有机质泥质灰岩,利川见天坝可见发育内缓坡边缘点礁.综合前人对各层位研究的页岩气参数认为,鄂西地区孤峰组和大隆组具有有机质含量高(>2%)、厚度大(>20 m)、脆性矿物含量高(>60%)等形成页岩气的基本地质条件,深水盆地相为有利相带;吴家坪组炭山湾段潮坪相的黑色泥岩较薄(<10 m),连续性差,但利川地区吴家坪组炭山湾段深水陆棚相黑色泥岩厚度较大(~30 m),为潜在的页岩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43.
侯乾  牟传龙  郑斌嵩  葛祥英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16-67030016
北祁连地区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中段,具有典型造山带的特征。区内志留系肮脏沟组沉积环境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其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就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选取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齐全的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室内薄片鉴定和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老虎沟剖面肮脏沟组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北祁连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大套的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沉积构造以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底冲刷构造为主,其中砂岩碎屑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砂岩段的滚动组分含量较高,纵向剖面上显示为向上远离物源区,粒度变细的演化序列。沉积特征指示北祁连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志留系肮脏沟组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流相,并非前人认为的造山俯冲阶段或者弧陆碰撞阶段的深水海相沉积,而是已经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陆相沉积。此时北祁连东部地区还未发生陆—陆碰撞,由此可知北祁连在早志留世碰撞为“西早东晚”的不规则点式碰撞。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北祁连造山带志留纪的古地理格局和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1949—2014年影响山东的变性台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莎莎  丛春华  魏萌  孙艺 《气象科技》2017,45(1):158-164
利用1949—2014年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常规降水、大风资料以及NCEP日平均(25°×25°)再分析资料,统计这期间所有影响山东的变性台风,并对这些变性台风时空分布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4年,共有80个变性台风影响山东。影响山东的变性台风变性地点主要在中纬度地区。变性台风的个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和年变化,变性台风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冬季比较少。台风变性地点分布与副热带高压分布还有西风槽的位置及等高线梯度有一定的关系。台风变性时存在明显锋区,锋区强,变性台风个数多,锋区弱,变性台风个数少。影响山东的台风变性后加强的有33个。斜压锋区、一定的冷空气、冷空气从中高层倾斜下沉入侵、高空正涡度平流及低层暖平流这些因子都有利于变性台风强度加强。  相似文献   
45.
对近破波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实验中测量了沉箱模型与基床的摩擦系数、基床刚度和阻尼系数;不同水位情况下作用于沉箱模型上的近破波波压力时程;近破波作用下沉箱模型的位移和转角响应时程等,并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若沉箱的滑移力大于沉箱与基床间的摩擦力,在连续波浪作用下,沉箱将连续出现间歇式滑移运动,数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这一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46.
简述了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和地震应急工作应用中的常用组网模式,并根据辽宁地震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和解决了在各类组网模式下本地化应用相关问题.目前,辽宁省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在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应急管理部、省内20个节点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背靠背"技术实现了与省政府、应急厅及地市级应急...  相似文献   
47.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整治、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总结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和海洋基础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树立陆海统筹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用海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充实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对接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重视海洋宣教工作,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48.
杜帅  宋茹  郑斌  杨会成  罗红宇 《海洋与湖沼》2013,44(4):1073-1077
本文对风味蛋白酶水解金枪鱼碎肉蛋白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测定不同底物浓度下的瞬时速率的方法来测定米氏常数Km值, 探讨了水解时间、底物浓度与水解速率及水解度的关系, 并拟合出水解时间与水解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该酶解反应的米氏常数Km=0.0098, 酶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DH = 8.621 ln (1 + 0.053t?0.0003[S]t)。通过动力学方程求得当酶浓度为200U/g时, 最大临界初始底物浓度[S]为176.81g/L。验证实验表明此模型的可信度高(R2=0.99), 实际值与拟合值基本吻合, 可以用于模拟风味蛋白酶水解金枪鱼碎肉蛋白制备活性肽的反应过程和酶解条件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49.
Shear wave splitting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digital waveforms of three seismic stations DJS, SZD and WUJ, which were set up after the Jiujiang-Ruichang MS5.7 earthquake of November 26, 2005 around the epicenter ar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ime delays of slow shear waves of the DJS station, which is not far from the epicenter and where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s is complex near the station, are relatively larger and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 waves are not concentrated;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hear waves of WUJ station, with single fault distributed nearby, has a difference of 35° to the strike of the fault and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hear waves of SZD station with no faults nearby is in accordance with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There is no obvious regular relationshipship between the delay time and the focal depth.  相似文献   
50.
在整合CSN和青海、西藏、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的基础上,采用“Cut and Paste”方法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序列中M4.7级前震、Ms7.1级主震、Ms6.3级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可能的矩心深度,并结合震中附近活动断裂分布与地表破裂带调查资料讨论了发震构造.结果表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7.1级主震的破裂面为走向129°,倾角84°,滑动角17°,矩心深度6 km左右,矩震级6.8级;Ms4.7级前震的破裂面为走向114°,倾角67°,滑动角-5°,矩心深度11 km左右,矩震级4.2级;Ms6.3级强余震的破裂面为走向123°、倾角89°、滑动角9°,矩心深度6 km左右,矩震级5.7级.本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地震破裂时以左旋走滑为主,地表破裂的总体走向与主震的破裂面走向基本一致,前震-主震-强余震的震源性质综合研究可推测发震构造在浅部的倾角陡立,到了深部有所变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